绿树荫青苔,柴门临水开。
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
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
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
绿树荫青苔,柴门临水开。
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
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
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绿树荫青苔,柴门临水开”,通过对郁郁葱葱的绿树、柔软的青苔以及简陋的柴门与河水相邻的环境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紧接着,“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诗人细致地捕捉了麦子成熟时的清凉气息,以及枕头边散发着梅香的意象,这些生动的感官体验增加了画面之美。
然后,“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诗人转而描写了自然界的另一番景致——水中的鱼儿跳跃,以及远处传来的鼋(一种类似龟鳖的动物)的鸣叫声与即将到来的江雨,这些都是对动态自然美的捕捉,增添了画面的生机。
最后,“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诗人在这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中不禁思念起那位心中的“佳人”。他每到日落时分,都会登上高台远眺,希望能寻见佳人的踪迹。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隐逸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
海棠过却,费宝鸭沈烟,茜窗多暝。暮愁惯领。
更楼阴惨绿,罥春如病。皱水前池,别有惊鸿倩影。
怯明镜。说憔悴近来,人比花更。高处谁共凭。
忆俊约年时,月圆风定。采香路迥。
只金铃,未减惜花情性。杜宇声声,不管梨云梦冷。
晚霞靓。唱庭花,隔帘犹听。
把西湖、移来深曲,四山环作溪渚。
白头喜结芦花伴,点染绿蘋红树。桥外渡。
引一叶瓜皮,背雁摇秋去。蒲牢定处。
认水绕僧扉,云依客座,湘点好茶具。
词人愿,要觅鸥波閒趣。西楼同卧凉雨。
诗龛静护香魂妥,那羡神仙鸳鹭。凭寄语。
道城郭沧桑,旧感东园句。仙凡路阻。
只俎豆名山,画图灵境,酹酒对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