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过却,费宝鸭沈烟,茜窗多暝。暮愁惯领。
更楼阴惨绿,罥春如病。皱水前池,别有惊鸿倩影。
怯明镜。说憔悴近来,人比花更。高处谁共凭。
忆俊约年时,月圆风定。采香路迥。
只金铃,未减惜花情性。杜宇声声,不管梨云梦冷。
晚霞靓。唱庭花,隔帘犹听。
海棠过却,费宝鸭沈烟,茜窗多暝。暮愁惯领。
更楼阴惨绿,罥春如病。皱水前池,别有惊鸿倩影。
怯明镜。说憔悴近来,人比花更。高处谁共凭。
忆俊约年时,月圆风定。采香路迥。
只金铃,未减惜花情性。杜宇声声,不管梨云梦冷。
晚霞靓。唱庭花,隔帘犹听。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开篇“海棠过却”,点出季节变换,海棠已过,暗示着春光将逝。接着“费宝鸭沈烟,茜窗多暝”两句,通过描写燃烧殆尽的香烟和深红色的窗户,营造出一种沉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暮愁惯领”一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对暮春的愁绪已经习以为常。“更楼阴惨绿,罥春如病”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内心的忧伤,绿色的楼阴仿佛被春天缠绕,如同病人一般无力。
“皱水前池,别有惊鸿倩影”描绘了一池波纹荡漾的水面,映照出美丽的倒影,仿佛是惊鸿一瞥,美而不留痕迹。这一句既写景又寓情,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与敏感。
“怯明镜。说憔悴近来,人比花更”表达了主人公面对镜子时的自怜自哀,感叹自己比凋零的花朵还要憔悴。这种自我反思与比较,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深度。
“高处谁共凭。忆俊约年时,月圆风定”则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月圆风定的夜晚,与心上人共度的美好时刻,与当前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词的情感层次。
“只金铃,未减惜花情性”中的“金铃”可能象征着某种提醒或警示,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减少。
“杜宇声声,不管梨云梦冷”引用杜鹃啼血的典故,以杜宇的悲鸣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寒冷,即使外界有声音存在,也无法温暖其内心的世界。
最后,“晚霞靓。唱庭花,隔帘犹听”以晚霞的美丽作为收尾,与开头的海棠相呼应,同时通过“唱庭花”的想象,展现了即使在孤独中,仍有美好的事物值得期待和倾听,为整首词增添了一抹希望的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怀念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当下孤独境遇的深刻感受。
桥边陌上,看如画一抹,层层绿绮。
轻暖轻寒时最好,荡飏碧波新水。
嫩叶梳烟,软条掠雨,细细丝难理。
瘦腰半捻,如何载得春起。
最爱柔态纤盈,向人绰约,摇曳欺桃李。
寒食未过刚二月,小似簸钱年纪。
别馆休攀,离亭莫折,留取东风里。
谁吹羌笛,有人愁正无已。
落絮飘香,问何事,春归恁速。
任年年憔悴,眉峰双蹙。
病骨未容持半偈,愁怀剩得盈千斛。
怪痴情,似草尽还生,萦心曲。惊残梦,风敲竹。
欹单枕,茶初熟。惟数声啼鸟,伴人幽独。
槛外花光消腻粉,阶前苔色欺蛾绿。
把无聊,都付断肠吟,凭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