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归寒食后,犹及县中花。
趋府具茨野,鸣鞭博浪沙。
大河秋色外,使者白云槎。
岂不劳行役,风尘见岁华。
君归寒食后,犹及县中花。
趋府具茨野,鸣鞭博浪沙。
大河秋色外,使者白云槎。
岂不劳行役,风尘见岁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蔡少府之阳武》。诗中描绘了友人蔡少府即将前往阳武县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旅途的关切。
首句“君归寒食后”,点明了友人蔡少府在寒食节之后返回,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与清明节相连,此时节气已入春末夏初,万物复苏,景色宜人。此句既交代了时间背景,也暗示了友人归来时的季节氛围。
“犹及县中花”一句,通过“犹及”二字,表达了对友人能够欣赏到阳武县内美景的羡慕和祝福。这里的“县中花”不仅指自然界的花卉,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中的美好体验的期待。
接下来,“趋府具茨野,鸣鞭博浪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和地点,描绘了友人前往阳武县的行程。通过“趋府”、“具茨野”、“鸣鞭”、“博浪沙”等词语,不仅展现了友人旅途的动态美,也体现了其急切的心情和对未知旅程的好奇与期待。
“大河秋色外,使者白云槎”则将视角拉远,以大河和白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壮丽的景象。这里的大河可能是指黄河,秋天的景色与使者(即友人)的形象相映成趣,赋予了画面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最后,“岂不劳行役,风尘见岁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劳顿的关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劳行役”和“风尘”这两个词组,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疲惫,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宝贵。这两句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旅途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三峰宫殿接新桥,十月长斋陟翠峣。
朝步仍垂苍玉佩,登歌还引紫琼箫。
千枝绛蜡连虹贯,五色香云向日飘。
赖有高人陪后乘,轻清诗句似参寥。
解舄还上方,归山据枯槁。
禁足结僧夏,陈编谢探讨。
隐几或过昼,凝尘遂忘扫。
行庭不见人,谁或践生草。
实由筋力衰,无复驰走好。
前年当此时,严召出城早。
追度龙门水,赐见沙领道。
鼎湖忽踰年,始克罢趋造。
感君素履咏,幽贞可长保。
番番茹芝人,长歌岂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