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忆上浣花溪,风雨横江万竹低。
石室归来秋似水,峨眉相对醉如泥。
春雷翻石蛟龙起,夕照穿林鸟雀栖。
二老何年重会面,为挥浓墨写凄迷。
扁舟忆上浣花溪,风雨横江万竹低。
石室归来秋似水,峨眉相对醉如泥。
春雷翻石蛟龙起,夕照穿林鸟雀栖。
二老何年重会面,为挥浓墨写凄迷。
此诗《东坡墨竹》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描绘了东坡先生笔下竹子的生动景象与深邃意境。
首句“扁舟忆上浣花溪”,以扁舟泛游于浣花溪上起笔,引出对竹林的回忆,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次句“风雨横江万竹低”,描绘了风雨交加中江边竹林的姿态,竹叶低垂,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石室归来秋似水,峨眉相对醉如泥”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归家后的宁静与山川的壮丽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石室归来,仿佛回到了内心的平静之源;而峨眉山的壮丽,则是大自然的馈赠,令人沉醉其中。
“春雷翻石蛟龙起,夕照穿林鸟雀栖”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春雷震动,石中蛟龙跃起,象征着生命力的勃发;夕阳西下,林间鸟雀归巢,展现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最后,“二老何年重会面,为挥浓墨写凄迷”表达了对再次相聚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挥毫泼墨,不仅描绘了竹林的凄迷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生活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老氏啬而生,并力攻一境。
深入黑暗中,杳杳无光景。
佛氏定而死,百动不离静。
了了谁在眼,莫掇水中影。
终然归空无,用处各驰骋。
纷纷堕此中,未悟此二柄。
漂流馀千年,谁能折锋颖。
邈哉我前修,忠信得要领。
大块无私运,万象同一陶。
及其成器时,罅漏杂坚牢。
所以一世人,长短纷马毛。
穷或仁与善,达或虐与饕。
共疑造物缪,名利相煎熬。
人生有常理,赋命安可逃。
为善不必疑,祸福任所遭。
孰云漆园达,夷蹠均天韬。
见夷不见畴,泰山等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