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十八滩声,太白峰头同一眼听。
东海泼天涛澜,集云峰顶同一耳观。
眼耳俱忘,观听皆灭。
三十年后重新举,舜若多神惊吐舌。
西江十八滩声,太白峰头同一眼听。
东海泼天涛澜,集云峰顶同一耳观。
眼耳俱忘,观听皆灭。
三十年后重新举,舜若多神惊吐舌。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月涧所作,名为《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三十六)》。诗中以“西江十八滩声”与“东海泼天涛澜”为喻,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同时通过“太白峰头”与“集云峰顶”的视角转换,强调了观听的统一与超越。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眼耳俱忘,观听皆灭”的境界,即在超脱物质世界之后,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和谐。最后,“三十年后重新举,舜若多神惊吐舌”则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赞叹与向往,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精神追求的永恒。整首诗以禅宗思想为核心,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生命和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
萧萧飒飒,惨惨凄凄,飞来何处秋声。
似雨还风,梧桐叶底寻声。
香老豆花篱角,怕吟蛩、絮出秋声。
蕉窗畔,漏疏灯一点,微逗书声。
惊起惺忪茶梦,是相如病渴,炉沸泉声。
片月长安,万家同捣衣声。
今夜板桥霜冷,唤行人、野店鸡声。
荒城外,听鸣笳、寒杂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