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西湖、移来深曲,四山环作溪渚。
白头喜结芦花伴,点染绿蘋红树。桥外渡。
引一叶瓜皮,背雁摇秋去。蒲牢定处。
认水绕僧扉,云依客座,湘点好茶具。
词人愿,要觅鸥波閒趣。西楼同卧凉雨。
诗龛静护香魂妥,那羡神仙鸳鹭。凭寄语。
道城郭沧桑,旧感东园句。仙凡路阻。
只俎豆名山,画图灵境,酹酒对公舞。
把西湖、移来深曲,四山环作溪渚。
白头喜结芦花伴,点染绿蘋红树。桥外渡。
引一叶瓜皮,背雁摇秋去。蒲牢定处。
认水绕僧扉,云依客座,湘点好茶具。
词人愿,要觅鸥波閒趣。西楼同卧凉雨。
诗龛静护香魂妥,那羡神仙鸳鹭。凭寄语。
道城郭沧桑,旧感东园句。仙凡路阻。
只俎豆名山,画图灵境,酹酒对公舞。
此词描绘了泛舟西溪的雅致情景,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开篇即以“西湖”入题,将其“移来深曲”,赋予西溪以西湖般的秀美,四山环抱,溪流环绕,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接着,词人通过“白头喜结芦花伴”一句,不仅描绘了芦花飘扬的景象,更寓意着老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愫。
“点染绿蘋红树”则进一步渲染了色彩的丰富与生机的勃发,绿蘋与红树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随后,“桥外渡。引一叶瓜皮,背雁摇秋去”描绘了舟行水上,雁阵南迁的场景,既有动态之美,又蕴含着季节变换的意味。
“蒲牢定处。认水绕僧扉,云依客座,湘点好茶具”几句,词人通过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如水绕僧舍、云依客座,以及准备品茗的细节,展现了西溪的宁静与生活情趣。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有文化氛围的营造,体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下片中,“词人愿,要觅鸥波閒趣。西楼同卧凉雨”表达了词人希望在悠闲的生活中寻找灵感,与鸥鸟共度时光的愿望。通过“诗龛静护香魂妥,那羡神仙鸳鹭”一句,词人将自己置于诗与香的静谧世界中,远离尘嚣,仿佛与神仙相伴,享受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凭寄语。道城郭沧桑,旧感东园句。仙凡路阻。只俎豆名山,画图灵境,酹酒对公舞”则是词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城郭沧桑”、“旧感东园句”等词语,词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通过“仙凡路阻”、“只俎豆名山,画图灵境”等描绘,词人寄托了对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最终以“酹酒对公舞”结束,表达了对友情与艺术的珍视与敬仰。
整体而言,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溪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历史、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