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夜的旅途中所感所思。开篇“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渴望与不确定性,"畔"指河岸或田埂,这里意味着边界,而"扁舟"则是一种平底的小船,常用於浅水中。诗人南下无定期,只能是北上还未有确切的日子。这两句既写出了对家乡的向往,也流露出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情感已经在长江之上迷失,而关于归家的梦想则充满了不确定性。"淮上"指的是长江流域,这里象征着诗人与故土的距离;"郢中"则是古地名,今湖北省公安县一带,诗人可能曾在此处有所寄托。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两句写景抒情,秋天树叶纷纷落下,预示着冬日将至的寒冷;而山谷间的阳光因为山势的遮挡显得格外延缓,这些自然景象都深化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归乡的渴望。
最后,“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则是诗人在旅途中因思念家乡而心绪紊乱,甚至连曾经留恋过的洛阳城都变得不再重要。这里“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唐代更是一座繁华都市,但在诗人的情感世界里,它已经被对故土的深切渴望所替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游子对于归乡的强烈愿望,以及旅途中孤独与不确定性的复杂情感。
清秋寿原上,诏拜承吉卜。
尝读贞观书,及兹幸斋沐。
文皇昔潜耀,隋季自颠覆。
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神祇戴元圣,君父纳大麓。
良将授兵符,直臣调鼎餗。
无疆传庆祚,有截荷亭育。
仙驭淩紫氛,神游弃黄屋。
方祗护山迹,先正陪岩腹。
杳杳九嵏深,沈沈万灵肃。
鸟飞田已辟,龙去云犹簇。
金气爽林峦,乾冈走崖谷。
吾皇弘孝理,率士蒙景福。
拥佑乃清夷,威灵谅回复。
礼承三公重,心愧二卿禄。
展敬何所伸,曾以斧山木。
寥落留三径,柴扉对楚江。
蟏蛸集暗壁,蜥蜴走寒窗。
松盖欹书幌,苔衣上酒缸。
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
计偕十上竟无成,忽忆嵓居便独行。
志业尝探绝编义,风尘虚作弃繻生。
岁储应叹山田薄,里社诗逢野酝清。
惆怅中年群从少,相看欲别倍关情。
一官仍是假,岂愿数离群。
愁鬓看如雪,浮名认是云。
暂辞南国隐,莫勒北山文。
今后松溪月,还应梦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