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纱窗侧。有一枝、玉润珠圆标格。
素质娟娟,冰姿袅袅,天然国色。
拟折供银瓶,又嘱咐、双鬟休摘。露湿粉光欲滴。
好从他雅淡。随地清妍,伴我临书刺绣,两情脉脉。
堪惜。西风狼藉。向苔阶藓砌堆积。
试问花魂,断肠遗恨,何时消得。
寂寂对、空庭蟾光,逗处偏馀白,梦去雪衣还识。
休道易飘零,如伊皎洁,离尘离垢,深人思忆。
绿纱窗侧。有一枝、玉润珠圆标格。
素质娟娟,冰姿袅袅,天然国色。
拟折供银瓶,又嘱咐、双鬟休摘。露湿粉光欲滴。
好从他雅淡。随地清妍,伴我临书刺绣,两情脉脉。
堪惜。西风狼藉。向苔阶藓砌堆积。
试问花魂,断肠遗恨,何时消得。
寂寂对、空庭蟾光,逗处偏馀白,梦去雪衣还识。
休道易飘零,如伊皎洁,离尘离垢,深人思忆。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里白海棠的凄美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素雅之姿与孤高之气。诗人通过“绿纱窗”、“玉润珠圆”、“冰姿袅袅”等词语,生动刻画了白海棠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质,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拟折供银瓶,又嘱咐、双鬟休摘”,表达了诗人对白海棠的爱怜之情,既想将其折下作为装饰,却又不忍破坏它的自然状态,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接着,“露湿粉光欲滴”一句,更是将白海棠的娇嫩与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感受到那晶莹剔透的露珠在花瓣上轻轻摇曳。
“随地清妍,伴我临书刺绣,两情脉脉”,则进一步描绘了白海棠与诗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它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情的氛围。
然而,好景不长,“西风狼藉”预示着季节的更替,白海棠即将面临凋零的命运。“向苔阶藓砌堆积”、“试问花魂,断肠遗恨,何时消得”,这些句子充满了对白海棠命运的哀叹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惋惜。
最后,“寂寂对、空庭蟾光,逗处偏馀白,梦去雪衣还识”,以月光下的空庭为背景,强调了白海棠即使在凋零之后,依然保持着其洁白的本质,如同梦境中所见的雪衣,暗示了诗人对白海棠精神品质的赞美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不仅展现了白海棠的美丽与脆弱,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时间与美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戊午七月阴气寒,重云低湿天漫漫。
高檐流泻下檐溢,旅人愁绝居人冤。
市井滂沱岂足计,老农涕泣犹辛酸。
两年巨川舟楫乱,田莱风过生微澜。
会稽涌溢鉴湖水,黄岩移徙陶家山。
积骸荒沟如敝屣,馀生骨立皮肤乾。
秋来黄云蔽满野,瘦妻弱稚期朝餐。
谁知造化不可料,恩加鱼鳖嬉禾田。
日光弗睹动逾月,瓦鸣昼夜愁珊珊。
安得长梯扫氛翳,云汉万里清光还。
腐儒抚事泥灾变,频搔白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