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阁鸾台十二屏,屏上郭熙题姓名。
崩崖断壑人不到,枯松野葛相攲倾。
黄散给舍多肉食,食罢起爱飞泉清。
皆言古人不复见,不知北门待诏白发垂冠缨。
袖中短轴才半幅,惨澹百里山川横。
岩头古寺拥云木,沙尾渔舟浮晚晴。
遥山可见不知处,落霞断雁俱微明。
十年江海兴不浅,满帆风雨通宵行。
投篙椓杙便止宿,买鱼沽酒相逢迎。
归来朝中亦何有,包裹观阙围重城。
日高困睡心有适,梦中时作东南征。
眼前欲拟要真物,拂拭束绢付与汾阳生。
凤阁鸾台十二屏,屏上郭熙题姓名。
崩崖断壑人不到,枯松野葛相攲倾。
黄散给舍多肉食,食罢起爱飞泉清。
皆言古人不复见,不知北门待诏白发垂冠缨。
袖中短轴才半幅,惨澹百里山川横。
岩头古寺拥云木,沙尾渔舟浮晚晴。
遥山可见不知处,落霞断雁俱微明。
十年江海兴不浅,满帆风雨通宵行。
投篙椓杙便止宿,买鱼沽酒相逢迎。
归来朝中亦何有,包裹观阙围重城。
日高困睡心有适,梦中时作东南征。
眼前欲拟要真物,拂拭束绢付与汾阳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书郭熙横卷》。诗人通过描绘郭熙画作中的山水景象,展现了画面的深远意境和艺术魅力。他首先提及凤阁鸾台上的十二屏风,郭熙的姓名赫然在目,暗示画作的珍贵。接着,他细致描绘了画中崩崖断壑、枯松野葛的荒野景色,展现出郭熙笔下的自然风貌。
诗人又借黄散给舍(官职名)对飞泉的喜爱,暗指郭熙画作的清新脱俗,与世俗的权贵生活形成对比。他感慨古人虽不可见,但画作却让待诏(官职名)白发老者仍能感受到古人的精神。画卷的一半内容,山川壮丽,古寺隐于云木之间,渔舟在晚霞映照下泛舟江面,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郭熙画作的欣赏,即使身处朝廷,他也渴望能拥有这幅真迹,甚至在梦中也向往那东南的山水。最后,他决定将画卷擦拭干净,郑重地交给好友汾阳生,以表达对艺术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深厚。
整首诗通过对郭熙画作的细腻描绘和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敬仰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