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夏人苦雨,今年春夏人厌晴。
水枯秧老农务急,霈然膏泽来太清。
小民易怨亦易喜,不知天意常分明。
何须频祷应上公,但起夏禹陈五行。
五风十雨尧舜世,自古天意缘人情。
今兹一雨荷帝力,龙神社鬼无妄争。
南亩有馀人意足,蚕已三眠更三浴。
去年春夏人苦雨,今年春夏人厌晴。
水枯秧老农务急,霈然膏泽来太清。
小民易怨亦易喜,不知天意常分明。
何须频祷应上公,但起夏禹陈五行。
五风十雨尧舜世,自古天意缘人情。
今兹一雨荷帝力,龙神社鬼无妄争。
南亩有馀人意足,蚕已三眠更三浴。
这首诗《喜雨用前韵》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去年与今年春夏季节雨水情况的对比,生动描绘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与喜悦之情。
诗中开篇即以“去年春夏人苦雨,今年春夏人厌晴”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去年雨水过多导致的困扰与今年干旱带来的忧虑。接着,“水枯秧老农务急,霈然膏泽来太清”两句,描绘了干旱时节农田缺水、秧苗枯萎,农事紧迫的情景,而“霈然膏泽来太清”则表达了久旱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欣喜之情。
诗人进一步指出,百姓的情绪易于波动,但“不知天意常分明”,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与公正性。他劝诫人们无需频繁祈祷,只需遵循古代圣贤的教导,如夏禹治水、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即可顺应天意。
最后,“五风十雨尧舜世,自古天意缘人情”两句,总结了古人认为良好的气候条件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今兹一雨荷帝力,龙神社鬼无妄争”则表达了对当下的雨水之恩赐的感激之情,认为这是帝王之力与自然神灵共同作用的结果。“南亩有馀人意足,蚕已三眠更三浴”则以丰收的景象和蚕丝的繁盛,象征着人民生活的富足与幸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追求。
始焉气蓬勃,继焉兴萧瑟。
蓦地起风波,音响遽沈寂。
物故与生存,咨嗟惜离别。
弹指四三年,作者人七八。
其时我社中,千钧系一发。
缅想道咸时,江上编钜集。
书成未百年,一再遭兵燹。
存亡系苞桑,商量付敧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