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繇昔时画邻女,素壁捧心浑欲语。
二千年后君前身,重见仙姿下绡纻。
三分眉黛五铢衣,轻盈始觉周昉肥。
不须近花已婀娜,独立人前无不可。
知君落笔会有神,定识人间无此人。
可怜妙意无人识,拈草添花妄相益。
石家阿醋无容姿,焦氏绿衣举羞涩。
悔教不杀诸画师,坐令倾国污颜色。
为君烧却杂綵灰,犹堪灌取真真回。
未容更落伧父手,宁与先生驱蚋来。
僧繇昔时画邻女,素壁捧心浑欲语。
二千年后君前身,重见仙姿下绡纻。
三分眉黛五铢衣,轻盈始觉周昉肥。
不须近花已婀娜,独立人前无不可。
知君落笔会有神,定识人间无此人。
可怜妙意无人识,拈草添花妄相益。
石家阿醋无容姿,焦氏绿衣举羞涩。
悔教不杀诸画师,坐令倾国污颜色。
为君烧却杂綵灰,犹堪灌取真真回。
未容更落伧父手,宁与先生驱蚋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对一幅古画的赞美与感慨。诗中描述了古代画家僧繇所绘邻女画像的生动与传神,以及这幅画在二千年后的重见,仿佛仙姿降临,令人赞叹不已。
诗人特别提到画中的女子眉眼如三分之二的细眉,身着五铢衣,轻盈的姿态让人想起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但又觉得周昉的描绘略显丰腴。女子独立于画面,无论是靠近花朵还是独自站立,都显得婀娜多姿,无可挑剔。
诗人认为,这幅画的妙意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可惜的是,后世的俗笔往往难以理解并欣赏这种高妙的艺术境界,甚至可能随意添加诸如芭蕉、石榴等元素,破坏了原有的美感。诗人因此建议将这些俗笔抹去,保留画作的原貌,让真正的美得以显现。
诗中还借用了历史典故,提到古代的石家阿醋和焦氏绿衣的故事,以此强调保持画作原始状态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这幅画能免受俗笔破坏,保持其古雅与妙绝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古画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创新与传承之间微妙平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