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拈长笛,飞声弄月明。
梅花千万树,一夜落江城。
隔座桓伊思,登楼越石情。
洞庭秋水阔,嘹呖雁鸿鸣。
何处拈长笛,飞声弄月明。
梅花千万树,一夜落江城。
隔座桓伊思,登楼越石情。
洞庭秋水阔,嘹呖雁鸿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江城中,笛声悠扬,月光皎洁,梅花飘落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意境。
首句“何处拈长笛,飞声弄月明”,诗人以问句开篇,仿佛在寻找那吹奏长笛的人,笛声在月光下飘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梅花千万树,一夜落江城”两句,将画面拉近,描绘了梅花满树,一夜之间随风飘落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时光流逝,万物更迭。
“隔座桓伊思,登楼越石情”则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桓伊和越石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感慨。桓伊是东晋名士,善音乐,越石则是战国时期的贤士,这两人的故事在这里被巧妙地融入,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
最后,“洞庭秋水阔,嘹呖雁鸿鸣”两句,将视野扩展至广阔的洞庭湖畔,秋水浩渺,大雁高飞,声音嘹亮,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美与辽阔,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想象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情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