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三》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三》全文
明 / 方孝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汉高嫚士千馀载,不见师臣与友臣。

解使时君谦德重,孔明而下两三人。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中的第三首。方孝孺以文才出众著称,此诗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汉高嫚士千馀载”,开篇即以汉高祖刘邦为例,指出自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社会上似乎缺乏了像他那样的贤士。这里的“嫚士”并非贬义,而是指能以宽厚之心对待士人的君主,意在强调刘邦的包容与识人之明。

接着,“不见师臣与友臣”,进一步阐述了在汉高祖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像他的老师和朋友一样的贤臣出现。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人才匮乏的隐喻。

“解使时君谦德重”,这一句转而从正面肯定了汉高祖的美德,指出他能够使当时的君主重视谦逊和品德。这里暗含着对当下君主或领导者应效仿汉高祖,重视道德修养和谦逊品质的期待。

最后,“孔明而下两三人”将话题引向诸葛亮,认为在诸葛亮之下,历史上可能只有两三个人具备类似的才能和品德。这里不仅赞美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也暗含了对当代缺乏同样杰出人才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贤君和贤臣,以及对当前社会人才状况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的向往,以及对人才培育和道德建设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
方孝孺

方孝孺
朝代:明   字:希直   号:逊志   籍贯:宁海   生辰:1357—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你喜欢

鲁国太夫人杨氏挽诗三首·其二

白云终日望,方喜见庭闱。

鼎食三牲养,貂冠五綵衣。

回班仪未举,反哭事俄非。

寂寞苕溪路,安舆去不归。

(0)

起居方舍人挽诗二首·其一

汉殿胪传处,回头四十春。

共嗟香案吏,归作钓台人。

意气林泉老,名声日月新。

贾生方拟召,鵩鸟在承尘。

(0)

同张昌时宿高明寺

幽卧不知觉,窗悬寒日初。

矧伊夜来雨,溪声到吾庐。

故人挽我出,忽枉天际书。

跻险敢自休,青山转篮舆。

相逢竹间寺,共撷园中蔬。

残僧谁在亡,奄忽十载馀。

茗果话畴昔,新晴报钟鱼。

东雷亦已鸣,百草苕颖舒。

奈何与之子,齿发日夜疏。

眷此不能发,牵衣更踌蹰。

明朝各回首,世事将焉如。

(0)

颂古四十首·其二十二

老倒丹霞烧木佛,院主眉须刚突出。

罪过从来作底当,谁道千虚不博实。

(0)

还丹复命篇.七言三十首·其十五

识得阴阳要妙因,鍊成金液离凡尘。

淘澄不是寻常事,姹女婴儿两要真。

(0)

丁卯二月二十七日与客纵步至判官陈师正所居前有花竹后有港浦爱其幽胜退作此诗师正历官九任今年六十有一母年九十二岁杜门养亲不复仕宦盖琼士之安贫守道者也

幽居非是避危机,涩勒遮藏客到稀。

白发不传毛义檄,青衫常戏老莱衣。

舟行别浦随潮去,燕认低檐带雨归。

从此欲寻棋酒社,肯论时节叩柴扉。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