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庐陵李直卿以复名其斋求予诗久未暇也今日雪霁登楼偶得此遂书以赠顾惟圣门精微纲领岂浅陋所能发祇增三叹·其二》
《庐陵李直卿以复名其斋求予诗久未暇也今日雪霁登楼偶得此遂书以赠顾惟圣门精微纲领岂浅陋所能发祇增三叹·其二》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万化根原天地心,几人于此费追寻。

端倪不远君看取,妙用何曾间古今。

(0)
注释
万化:万物的变化。
根原:根源。
天地心:天地的本源或精神。
几人:少数人。
追寻:探索寻找。
端倪:事物的头绪、线索。
不远:不遥远。
君看取:请你仔细看。
妙用:神奇的作用。
何曾:从未。
间:隔断。
古今:从古至今。
翻译
万物变化的根本源于天地之心,有多少人在其中费尽心思探索。
真相其实并不遥远,只需你仔细观察,它的奇妙作用贯穿古今始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李直卿斋名的赞美之情。诗中“万化根原天地心”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李直卿斋中的文化精神与宇宙的根本相联系,显示出诗人对其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几人于此费追寻”表明这种境界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智慧和修养去追求的。这两句构成一个高远的开篇,既映射了李直卿斋的文化内涵,也反衬出诗人的个人见解。

“端倪不远君看取”一句则是在告诫读者,这种智慧和境界并不遥远,读者可以通过观察和领悟来获取。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读者的鼓励和引导。

“妙用何曾间古今”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文化精神的永恒价值,它不受时空限制,是古往今来的智慧结晶。这一句既肯定了李直卿斋的文化地位,也彰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思想深邃,通过对李直卿斋名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追求和个人理想的高度认同。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四胤雅

天下为家,大梁受命。眷求一德,惟烈无竞。

仪刑哲王,元良诞庆。灼灼明两,作离承圣。

英华外发,温文成性。立师立保,左右惟政。

休有烈光,前星比盛。

(0)

迎舍利诗

释迦称散体,多宝号金驱。

白玉诚非比,黄金良莫逾。

变见绝言象,端异乃冥符。

灵知虽隐显,妙色岂荣枯。

唯当千劫后,方成无价珠。

(0)

山池应令诗

望园光景暮,林观歇雰埃。

荷疏不碍楫,石浅好萦苔。

风光逐榜转,山望向桥开。

树交楼影没,岸暗水光来。

(0)

石桥诗

秦王金作柱,汉帝玉为栏。

仙人飞往易,道士出归难。

(0)

杂句春情诗

蝶黄花紫燕相追。杨低柳合露尘飞。

已见垂钩挂绿树。诚知淇水沾罗衣。

两童夹车问不已。五马城南犹未归。莺啼春欲驶。

无为空掩扉。

(0)

赋咏五阴识枝诗

浇淳混神因,心形复依色。

欲浪逐情飘,爱网随心织。

铸金虽改状,斩筹方未极。

鸽观既无辩,猿攀此焉息。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