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行云,且撋就、嫦娥今夕。
俄变见、金蛇能紫,玉蟾能白。
九万里风清黑眚,三千世界纯银色。
想天寒、桂老已吹香,堪攀摘。湘妃远,谁鸣瑟。
桓伊去,谁横笛。叹素光如旧,朱颜非昔。
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
倩何人、天外挽冰轮,应留得。
说与行云,且撋就、嫦娥今夕。
俄变见、金蛇能紫,玉蟾能白。
九万里风清黑眚,三千世界纯银色。
想天寒、桂老已吹香,堪攀摘。湘妃远,谁鸣瑟。
桓伊去,谁横笛。叹素光如旧,朱颜非昔。
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
倩何人、天外挽冰轮,应留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满江红·其二十二》中的部分内容,描绘了中秋佳节之夜,诗人的感慨与怀念。开篇“说与行云,且撋就、嫦娥今夕”即点明时间和背景,是月圆之夜,与嫦娥共度美好时光。接下来的“俄变见、金蛇能紫,玉蟾能白”则是对中秋月亮的描写,通过神话色彩渲染出月亮非凡的气息。
“九万里风清黑眚,三千世界纯银色。”这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月亮的光辉和洁净,以及它所照耀的广阔天地。这里,“九万里”、“三千世界”都是夸张手法,用以表达诗人对中秋之夜景象的无限赞美。
“想天寒、桂老已吹香,堪攀摘。”这两句通过桂花的香气和可攀摘,传递出季节变换与物是人非的情感。桂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秋月相联系,而“桂老”则暗示时光流逝。
“湘妃远,谁鸣瑟。桓伊去,谁横笛。”这两句以湘妃和桓伊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已逝风华的感伤。这里的“谁”字用得悠扬,传递出一种无尽的哀愁。
“叹素光如旧,朱颜非昔。”这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无法挽留的感慨。“素光”指的是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而“朱颜非昔”则是对青春易逝的无奈。
最后,“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倩何人、天外挽冰轮,应留得。”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年华老去,欢乐时光难以长存的无奈,以及想要留住美好瞬间的心情。“天外挽冰轮”则是对月亮的一种超脱尘世的描绘。
整体而言,这段诗词通过对中秋之夜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不再以及个人境遇变化的情感。
豫章城南曲,胜地何逶迤。
乔木翳平野,流泉引深池。
池上建高阁,翼然似翚飞。
窗户澹虚敞,帘栊郁参差。
爽逐凉飔至,影随明月移。
泛泛蕖荷艳,苍苍杨柳垂。
松声度灵籁,竹色涵华滋。
鹭浴出深渚,鱼游动涟漪。
对此惬幽趣,况当九夏时。
登临恣休偃,顿觉消炎曦。
悠然风雩兴,良与静者宜。
先生天下士,道德人共推。
承恩早休致,林壑闲自颐。
当暑恒愤懑,那堪向衰迟。
幸有贤方伯,经营慰心期。
全胜杜陵客,不费草堂赀。
诗成劳远示,千里来京师。
开缄想风采,三复感故知。
看君适优逸,愧我犹羁縻。
愿因南飞翰,题赠寄深思。
天地同逆旅,春秋比流波。
昨昔乐苦少,今兹忧复多。
美人而离居,其如良夜何。
良夜殊未央,怅言临中堂。
丛兰泫零露,初月扬清光。
我有枯桐琴,爰以托远心。
哀弦徒激烈,愁绝无知音。
太行岂不高,黄河岂不深。
梦魂终不隔,万里还相寻。
前月公使还,送之聊城东。
今日公使出,遇之秦梁洪。
公如虬与龙,来往无定踪。
我如萍与蓬,流转何终穷。
淹留千里内,再得仰音容。
下马野人家,星稀月当空。
山炉爇枯桑,土甑炊新舂。
问言及母妻,慇勤慰冲冲。
复许还故乡,送之以仆僮。
期以阅岁见,镫罢桃花红。
一饭恩必酬,禽鱼恋渊丛。
明日车马异,天涯矫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