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入邻疆,其识在觇国。
新墙卑故墙,谓其民力竭。
我昨至芜湖,高楼半天矗。
市廛何繁富,所陈皆异物。
转舟至宁太,曲折凡三日。
瓦屋无一椽,鹑衣多百结。
嗟我耕作俦,略似沟中瘠。
升平三十年,无旱乾水溢。
元气应早苏,民穷胡此极。
此故人知之,未语先叹息。
土货百不行,利尽他人得。
鸦片遍闾阎,其害为尤剧。
万方胥一概,偏隅更何说。
其荣在毛发,其瘁在筋骨。
即有仓扁来,望之神先夺。
借问医国手,何以挽斯劫。
作歌谂有位,采风慎勿辍。
古人入邻疆,其识在觇国。
新墙卑故墙,谓其民力竭。
我昨至芜湖,高楼半天矗。
市廛何繁富,所陈皆异物。
转舟至宁太,曲折凡三日。
瓦屋无一椽,鹑衣多百结。
嗟我耕作俦,略似沟中瘠。
升平三十年,无旱乾水溢。
元气应早苏,民穷胡此极。
此故人知之,未语先叹息。
土货百不行,利尽他人得。
鸦片遍闾阎,其害为尤剧。
万方胥一概,偏隅更何说。
其荣在毛发,其瘁在筋骨。
即有仓扁来,望之神先夺。
借问医国手,何以挽斯劫。
作歌谂有位,采风慎勿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何延庆的《舟行偶成》,通过舟行所见城乡景象的对比,揭示了清朝社会的贫富悬殊和民生疾苦。首句“古人入邻疆,其识在觇国”暗含对历史的反思,认为古人通过观察邻国就能了解其国力,而诗人则亲身经历城乡间的巨大反差。
“新墙卑故墙,谓其民力竭”描绘了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贫困,高楼与瓦屋的鲜明对比,暗示了资源分配的不均。“瓦屋无一椽,鹑衣多百结”直接描绘了农民生活的困苦,与城市中的富裕形成鲜明对照。
诗人感慨“升平三十年,无旱乾水溢”,看似太平盛世,但人民并未真正受益,反而陷入更深的困境。“鸦片遍闾阎,其害为尤剧”揭示了鸦片贸易对社会的危害,加剧了民众的贫困。
最后,诗人呼吁当权者“借问医国手,何以挽斯劫”,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者的期待,希望他们能采取措施改善民生,同时提醒“采风慎勿辍”,强调关注民间疾苦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舟行为线索,通过城乡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清朝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