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于人疑疾颠,名儒华发独萧然。
小车何必丘园事,不记千秋始姓田。
富贵于人疑疾颠,名儒华发独萧然。
小车何必丘园事,不记千秋始姓田。
这首诗通过对比富贵与名儒的不同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首句“富贵于人疑疾颠”,以疑问的语气提出富贵之人往往行为举止显得异常,暗示了富贵可能带来的异样眼光或压力。接着,“名儒华发独萧然”描绘了一位饱经风霜的名儒,虽已白发苍苍,却独自保持着清高与淡泊,形成鲜明对比。
“小车何必丘园事”,诗人借由对小车的描述,暗喻名儒的生活简朴,无需依赖田园劳作,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而非物质财富。最后,“不记千秋始姓田”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名儒的高尚品格并非因出身而定,而是后天修养的结果,表达了对真正人格魅力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富贵与名儒生活状态的对比,以及对小车和姓氏的巧妙运用,深刻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人格魅力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和对道德品质的重视。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祗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问予何故独安然,免被饥寒婚嫁牵。
骨肉都卢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
但能斗薮人间事,便是逍遥地上仙。
唯恐往还相厌贱,南家饮酒北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