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
封狐犹未剪,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
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
封狐犹未剪,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
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孤寂的画面。开篇“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两句,通过雪地和稀疏的人影,营造出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阳关即汉代著名的玉门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此处提及则是为了烘托边塞的荒凉与孤独。
“封狐犹未剪,边将岂无羞”两句,则是诗人对边疆官兵的感慨。封狐即古代军中用以御寒的皮帽,这里说它尚未修剪,隐含着边防军士的寒苦与孤守。而“边将岂无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在边疆坚守、默默承受苦难而不求任何荣耀的将士们的敬意。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两句,更是将边塞之情推向深处。白色的野草经历了三个冬天的洗礼,显得更加苍白,而黄色的长空中的浮动云朵,则让人不禁产生无尽的忧愁。
最后,“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两句,诗人怀念历史上有名的边塞将领,如唐代的李光弼,他虽然功绩显赫却终身未曾封侯,这在诗人心中引发了深深的感慨。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默默无闻、坚守职责的边防军人的深切同情和赞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苍凉,通过对边塞景象与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历史洞察。
千里共明月,彼此惟月知。
音信虽不闻,有月难为询。
对月祇自恨,中夜还窥人。
姝子想无寐,瞻望应敷陈。
既然默默得心腑,那更徐徐入庭户。
因笑延之题,殁为长不归。
一息已云往,宁复为归期。
稚子亦自晓,安用延之持。
希逸辨既妄,徒泄延之非。
两诗寓意□□好,云海沈沈杳无耗。
红颜销尽那得闻,惟胜知之遇凶暴。
春波涨南浦,霁色媚澄鲜。
扁舟驾两桨,行矣子所便。
岸花开迤逦,红紫交相妍。
诗情发浩荡,输泻万壑渊。
清新逼庾信,雅健追樊川。
相俦得鸿鹄,翔集固超然。
衣裓暂尘土,它时洗云泉。
幽姿复烱烱,不羡玉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