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晚悲怀》
《秋晚悲怀》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0)
注释
春水句:南朝梁·江淹《别斌》:“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壶中句: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
据《云笈七签》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翁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
《后汉书·费长房传》也记有费长房跟随卖药壶公学道的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秋晚悲怀》,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切感慨。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悲哀。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面临的忧虑越来越多,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加剧了这种感觉。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秋天树叶变色的情景和日光迅速消逝的情形,强化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这两句诗则通过春水流向大海和小松受寒霜侵袭的景象,表达了生命脆弱和自然界的无情。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最后两句借用饮酒的情境,表达诗人对逃避现实、追求超脱世俗烦恼的一种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岁月长度的好奇。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以及个人的悲哀情怀。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落星寺

此星何事下穹苍,独为僧居化渺茫。

楼阁两回青嶂冷,轩窗风度白蘋香。

经秋远雁横高汉,䫿风寒涛响夜堂。

尽日凭栏聊写望,顿疑身忽在潇湘。

(0)

十八郎殿下又送偈上国师兼请和师乃答之

建化开遮假立名,无名之说亦难停。

其中荐得非关识,朗月当空不自明。

北京秀长称为泽,南派传宗祖讳能。

黄卷暂诠呼作性,教外须参有别行。

(0)

贫家壁

椒气从何得,灯光凿处分。

拖筵来藻饰,惟有篆愁君。

(0)

兵要望江南·其三太乙式第二十七

出军日,出门向何方。

开休生门三路吉,一奇临合自然良,主将得安康。

(0)

松江亭

昔年张翰此归休,鲈脍莼羹八月秋。

万顷烟波閒极目,一帆风便不回头。

洞庭有路通仙室,笠泽无人直下钩。

自恨宦名身未了,拂衣东去阿谁留。

(0)

五泄泉

发意当初问石头,江河心濆渺分流。

唤回指出毗卢印,便得如山万事休。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