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米还求涧底薪,始知天地有穷人。
年开八秩宁赊死,官及三儿不救贫。
药尽无如医偃蹇,囊空那办酒逡巡。
柳条萱草添愁思,不似寻常见早春。
得米还求涧底薪,始知天地有穷人。
年开八秩宁赊死,官及三儿不救贫。
药尽无如医偃蹇,囊空那办酒逡巡。
柳条萱草添愁思,不似寻常见早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在晚年极度贫困时所作,通过自嘲和感慨表达了生活的艰辛。首句“得米还求涧底薪”描绘了诗人为了生计,连山涧中的柴火都不得不去寻找,形象地展示了其贫穷境况。次句“始知天地有穷人”则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意识到即使在天地之间,也有像自己这样困苦的人。
“年开八秩宁赊死,官及三儿不救贫”两句,诗人自嘲年事已高,却仍未能摆脱贫困,即使有三个儿子在官场,也无法帮助自己解决经济困境,揭示了社会制度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药尽无如医偃蹇,囊空那办酒逡巡”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难,即使药品耗尽,疾病缠身,也无力购买酒来稍解忧愁。最后,“柳条萱草添愁思,不似寻常见早春”以景结情,春天的柳条和萱草本应带来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人眼中却增添了更多的愁绪,因为贫困使得他无法享受寻常的早春之乐。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姑恶姑不恶,人言姑恶人岂知,为姑作妇百不辞。
妇在姑尚可,妇死姑方悲。
恐伤姑意不敢违,化作异物鸣无时。
姑不恶,姑不恶,怨姑还当被姑责。
但愿生身复作妇,死别不如生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