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日翻新,花样频频改。
遂使东篱旧隐沦,也作趋时态。
辛苦种花人,斗艳矜奇采。
终有凌霜傲骨存,俗客谁能解。
风气日翻新,花样频频改。
遂使东篱旧隐沦,也作趋时态。
辛苦种花人,斗艳矜奇采。
终有凌霜傲骨存,俗客谁能解。
这首《卜算子·忆菊余咏》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孙桐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在社会风气变迁中的命运,以及对传统与时尚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
“风气日翻新,花样频频改。” 开篇即点明时代背景,社会风气不断变化,各种新潮事物层出不穷。这种“翻新”和“改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
“遂使东篱旧隐沦,也作趋时态。” 东篱,典出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的意境,象征着隐逸与自然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新的社会风气下,连这种传统的隐逸生活也逐渐被“趋时态”所取代,即顺应潮流,追求时尚。
“辛苦种花人,斗艳矜奇采。” 这一句描绘了那些致力于培育花卉的人们,他们辛勤劳作,只为让花朵更加鲜艳、奇特,以满足社会对美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美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对个性和独特性的强调。
“终有凌霜傲骨存,俗客谁能解。” 最后两句揭示了诗人的深层思考。即便在社会风气的冲击下,仍有那些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的人存在。他们如同凌霜傲骨的菊花,即使无人理解,也坚守自我,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风骨。
整首词通过对菊花这一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反思,以及对坚持自我、保持独立精神的呼唤。夏孙桐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复杂关系,引人深思。
名山蕴灵躅,神宝丛仙班。
地以旷绝超,路缘险涩艰。
辇道绿萝合,神室白云闲。
昔契神既王,今陟力未悭。
高步升幽岨,侧耳聆潺暖。
孤赏莫与晤,幽寻谁共扳。
昔闻有熊帝,炼药于此间。
广成窈而冥,玉童清且娴。
鼎成龙忽去,一往不复还。
深宫闭紫苔,曲房凋朱颜。
得道轻黄屋,遗世守玄关。
极望鼎湖上,龙髯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