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秋早,秋生池榭中。
窗虚银汉月,波静白蘋风。
成赋思何瑾,开尊忆孔融。
犹怜阶砌畔,石竹已分丛。
何处生秋早,秋生池榭中。
窗虚银汉月,波静白蘋风。
成赋思何瑾,开尊忆孔融。
犹怜阶砌畔,石竹已分丛。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池塘与楼榭之间的一派宁静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秋夜的静谧与月色的清冷,以及水面的平静与微风的轻拂。通过“窗虚银汉月”一句,将月亮比作银河,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月光洒满房间的景象。而“波静白蘋风”则描绘了水面在微风轻拂下,波澜不惊,白蘋随风轻轻摇曳的画面。
接下来,“成赋思何瑾,开尊忆孔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思考与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怀念。这里“何瑾”可能是指文采斐然的文人,“孔融”则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诗人通过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渴望,也流露出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
最后,“犹怜阶砌畔,石竹已分丛”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息,石竹在阶边绽放,形成了一丛丛美丽的景致,体现了自然界在秋季的变化,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文人情怀的抒发,营造出一种宁静、深邃而又略带怀旧的情感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过往文化的追忆。
壮东南、飞观切云高,峻堞缭波长。
望蔽空楼橹,重关警柝,跨水飞梁。
百万貔貅夜筑,形胜隐金汤。
坐落诸蕃胆,扁榜安江。
游子凭阑凄断,百年故国,飞鸟斜阳。
恨当时肉食,一掷赌封疆。
骨冷英雄何在,望荒烟、残戍触悲凉。
无言处,西楼画角,风转牙樯。
风俗去古远,人伪日败常。
故知取士法,时焉立纪纲。
设科发自汉,糊名始于唐。
前辈务实学,倡道赖欧阳。
当世所得盛,登用多俊良。
倒指几百年,讲求屡更张。
迩来取进士,轻快好文章。
唾手镵雁塔,转身簉鸳行。
莫论稽古力,所贵时学长。
自顾本迂拙,下语愁肺肠。
虽云事场屋,浪逐槐花忙。
竟如卞和璧,三献足已伤。
既然违好尚,敢不知括囊。
酿渚溪之泉,可以供酒浆。
拾东园之果,可以资糇粮。
耦语古圣贤,曝背傲羲黄。
义命要不愧,胡为乎皇皇。
故人弗予弃,妙句深激昂。
清逸庾谢迫,风骚屈宋旁。
报言乏琼琚,微吟频寒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