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忱此斋居,祝版视诘朝。
遵古诣坛宫,六龙亦已调。
警跸传千军,追陪肃百僚。
黄陌驾和銮,棽丽如鸣韶。
翼忱此斋居,祝版视诘朝。
遵古诣坛宫,六龙亦已调。
警跸传千军,追陪肃百僚。
黄陌驾和銮,棽丽如鸣韶。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前往斋宫的庄严场景。首句“翼忱此斋居”,以“翼”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在前往斋宫的路上,内心充满恭敬与虔诚,如同双翼展翅般庄重。接着,“祝版视诘朝”,描述了皇帝在斋宫中准备祭祀用品,对次日的仪式充满了期待和重视。
“遵古诣坛宫”,表明皇帝遵循古代的传统,前往祭祀的圣地,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六龙亦已调”,运用了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列,象征着皇权的威严与神圣。
“警跸传千军”,警跸声响起,传达出皇帝出行的命令,千军万马为之肃静,展现了皇家出行的壮观场面。“追陪肃百僚”,描述了文武百官紧随其后,秩序井然,共同参与这一庄严的仪式。
“黄陌驾和銮”,黄土大道上,皇帝乘坐的车驾缓缓前行,和銮之声悠扬,增添了仪式的庄重感。“棽丽如鸣韶”,形容车驾行进时的和谐与美妙,如同古代的音乐一般,给人以美的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皇帝前往斋宫进行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崇和对神圣仪式的敬畏之情。
细雨催春。兰桨顺流,回避残年风雪。
十五尽头,早约还期,圆梦胜于圆月。
鸳瓦油衣,从前意、如今都歇。佳节。
只粥嫩糕甜,酒温香热。
多少离合悲欢,算年去年来,大家休说。
谁是倦游,那有闲情,朝朝替人伤别。
若望归舟,乱山里、片帆明灭。山缺。刚见绮窗梅发。
十顷澄莹水,有客亭负日,看人来去。
春怨难胜,不如秋好,碧云吟暮。
千古销金地,尽付与、柳丝芦絮。
问荷花,照过倾城,还似旧时香否。延伫。前游三过。
记玉堂墙外,眉月弯处。
更有珠宫听红儿歌罢,较量词谱。
只恨诗人老,况近日、黄流沙污。
怕图中画里相逢,又钩离绪。
瑟瑟西风,无端吹坠,半池红腻。
惨绝舞衣,犹向曲阑依。
零香剩粉,浑不似、旧时妩媚。知否。
花底双鸳,也为花蕉萃。清盟易替。
芳梦难回,寥寥甚无俚。愁丝几缕,梏入秋心里。
剩有荒黄月,只炤枯槃铅涕。
且摘将紫菂,权当作相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