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黄乾斋先生遗训手卷·其一》
《题黄乾斋先生遗训手卷·其一》全文
清 / 刘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三陈而后又三苏,谁谓今人不古如。

岂有异闻过庭日,但看严训入官初。

青云望眼双飞翼,霹雳惊心一纸书。

责备愈苛期愈远,长教笔外想情余。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题黄乾斋先生遗训手卷(其一)》。诗中通过对黄乾斋先生遗训手卷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对古代教育理念的崇敬与向往。

首句“三陈而后又三苏”,以“陈”和“苏”分别代表古代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实践,表达了对古代教育方法的推崇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反思。接着,“谁谓今人不古如”一句,提出疑问,强调现今之人虽身处现代社会,却依然能够继承古代的优秀传统。

“岂有异闻过庭日,但看严训入官初”两句,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教育场景,强调了严格教育的重要性。这里“过庭日”指的是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而“严训入官初”则指官员在初任时接受的严格训练,以此来说明古代教育的严谨与现代教育的不足。

“青云望眼双飞翼,霹雳惊心一纸书”运用比喻手法,将教育比作助人飞翔的翅膀,以及令人震惊的雷鸣,形象地表达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最后,“责备愈苛期愈远,长教笔外想情余”两句,指出严格的教育要求虽然可能带来长远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的情感和思考能力,即“笔外想情余”。这表明了作者对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在于情感培养和思维启迪的深刻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乾斋先生遗训手卷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教育理念的赞赏和对现代教育的反思,强调了严格教育、情感培养以及思维启迪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刘绎
朝代:清

刘绎,字景芳,号詹岩,永丰人。道光乙未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加三品卿衔。有《存吾春斋诗钞》。
猜你喜欢

望江南·其三本意

江南别,旧泪一双流。

笛弄夜凉关路黑,虫悬叶老玉衣秋。且莫盼兰舟。

(0)

青玉案.得信

菱花看罢晨妆了,天外信传青鸟。

蹙损眉尖双叶小。

鸳鸯谱上,金针初到,怕有人知道。

尝将密意输春草,消息通时又烦恼。

谁识银钩真字好,微持薄怒,已曾心照,照见和衣倒。

(0)

解佩令.寄诗

蛮笺细襞,墨花轻染,一声声、愁红初断。

字押相思,才离了、狼毫斑管。早去怜、香绡雪腕。

前宵琴曲,那宵玉盏,这衷怀、不堪重转。

寄语青鸾,倘若是、风悽云暗。怎能胜、蜂吟蝶怨。

(0)

凤来朝.和周美成

秀靥宜春面,碧云■、好风透乱。近阑干、素影承纨扇。

犹记得月中见。小语风情温软,玉枕凉、轻分一半。

问绛河浅,怎禁得鹊桥断。

(0)

阮郎归.閒愁

满帘暮雨对青山,楼高香袖寒。

绿帆乱落水西湾,银筝无意弹。

金鸭冷、泪珠残,一庭红叶翻。

鹧鸪飞去又飞还,人如秋梦阑。

(0)

惜红衣.寄式之用白石韵

瘦鹭拳霜,昏鸦背日。挽秋无力。

倦眼摩挲,云鳞乱朱碧。

风帘自展,空准拟、跫然迎客。还寂。

梧井半枯,早心澜双息。铜驼卧陌。

尘点孤筇,秋情定无藉。归帆梦向故国。跂窗北。

倘许玉壶携问,一字杜韩来历。

倚枕屏遥睇,如见屋梁颜色。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