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陈而后又三苏,谁谓今人不古如。
岂有异闻过庭日,但看严训入官初。
青云望眼双飞翼,霹雳惊心一纸书。
责备愈苛期愈远,长教笔外想情余。
三陈而后又三苏,谁谓今人不古如。
岂有异闻过庭日,但看严训入官初。
青云望眼双飞翼,霹雳惊心一纸书。
责备愈苛期愈远,长教笔外想情余。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题黄乾斋先生遗训手卷(其一)》。诗中通过对黄乾斋先生遗训手卷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对古代教育理念的崇敬与向往。
首句“三陈而后又三苏”,以“陈”和“苏”分别代表古代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实践,表达了对古代教育方法的推崇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反思。接着,“谁谓今人不古如”一句,提出疑问,强调现今之人虽身处现代社会,却依然能够继承古代的优秀传统。
“岂有异闻过庭日,但看严训入官初”两句,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教育场景,强调了严格教育的重要性。这里“过庭日”指的是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而“严训入官初”则指官员在初任时接受的严格训练,以此来说明古代教育的严谨与现代教育的不足。
“青云望眼双飞翼,霹雳惊心一纸书”运用比喻手法,将教育比作助人飞翔的翅膀,以及令人震惊的雷鸣,形象地表达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最后,“责备愈苛期愈远,长教笔外想情余”两句,指出严格的教育要求虽然可能带来长远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的情感和思考能力,即“笔外想情余”。这表明了作者对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在于情感培养和思维启迪的深刻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乾斋先生遗训手卷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教育理念的赞赏和对现代教育的反思,强调了严格教育、情感培养以及思维启迪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瘦鹭拳霜,昏鸦背日。挽秋无力。
倦眼摩挲,云鳞乱朱碧。
风帘自展,空准拟、跫然迎客。还寂。
梧井半枯,早心澜双息。铜驼卧陌。
尘点孤筇,秋情定无藉。归帆梦向故国。跂窗北。
倘许玉壶携问,一字杜韩来历。
倚枕屏遥睇,如见屋梁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