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
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龙护昼眠。
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
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
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龙护昼眠。
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乐全先生的崇敬之情。开篇“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两句,将乐全先生比作地仙,形象高贵,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暗示其品德高尚、修为深厚。
“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写出了乐全先生与世间事物相处的态度,“铜人”可能指的是钟或其他金属制成的人形装饰,它们常常被赋予守护时间的使命,而“畴昔”则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诗人通过乐全先生与这些无生命物品交谈,展示了他超脱世俗的精神世界和深邃的历史感。而“故教铁杖斗清坚”则表明乐全先生用铁拄杖来修炼自己,使其内心更加坚定纯净。
第三、四句“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龙护昼眠”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了乐全先生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诗人借“入怀冰雪”表达出乐全先生清廉脱俗的心性,而“生秋思”则是对秋天特有的感慨,可能代表着对岁月流逝的思考。“倚壁蛟龙护昼眠”则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显示出乐全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最后两句“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表达了诗人对乐全先生所在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向往。这里的人天会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脱尘世、达到与宇宙合一的境界,而“方丈”则是对这种境界的一种具体化描述。“众中惊倒野狐禅”则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乐全先生在人群之中的独特存在,他如同禅宗中的高僧,以其超凡脱俗震慑世间。
整首诗通过对乐全先生品德和生活态度的描绘,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位先生崇高的敬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理想。
渐与红尘远,应便野兴清。
绿杨閒放鹤,芳草坐闻莺。
园果随时摘,畦蔬取意羹。
青山时徙倚,如在画图行。
白发逢盛世,昕夕凤翔翱。
青山读旧书,灯火双目蒿。
间从淡泊馀,世与鸿蒙遭。
此意自有得,此心不知劳。
不为溟渤鲲,不作井里螬。
孤亭抚万竹,无愧五柳陶。
试询紫罗裳,曷若粗布袍?
暖翠滴衣袂,朱颜如春桃。
清风飒相遇,须鬓何萧骚!
阿咸老京国,俯仰随官曹。
富贵多危机,平地生波涛。
回头眄兹亭,孰谓云台高?
日出柳树东,日没柳树西。
朝朝暮暮出复没,柳叶黄落半为泥。
郁华仙人驾六螭,急若弩矢谁能齐。
夸父逐之道暍死,跬步万里生蒺藜。
千载同一朝,白发如霜荑。
奈何性命不自理,只思骑马听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