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身寄在东城,屋角青山惬野情。
竹榻笑人长卧病,杖藜扶我且经行。
花边独鹤迎嘉客,池上群鸥订夙盟。
珍重新诗劳见赠,沉疴初起见枚生。
不知身寄在东城,屋角青山惬野情。
竹榻笑人长卧病,杖藜扶我且经行。
花边独鹤迎嘉客,池上群鸥订夙盟。
珍重新诗劳见赠,沉疴初起见枚生。
这首《病中答人》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以病中之感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切感悟。
首句“不知身寄在东城”,诗人以自问的方式,表达了身处病痛之中,对外界环境的茫然与疏离感。接着,“屋角青山惬野情”一句,虽身处病榻,但眼中所见的青山却让诗人感到一种野性的自由与宁静,暗示了即使在病痛中,心灵也能寻得一片净土。
“竹榻笑人长卧病,杖藜扶我且经行。”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竹榻似乎在嘲笑病中的诗人,而杖藜则成了诗人行动的依靠,形象地展现了病痛中的挣扎与无奈,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坚韧不拔的态度。
“花边独鹤迎嘉客,池上群鸥订夙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面,独鹤在花间迎接贵客,群鸥在池上订下久违的盟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渴望交流与友谊的体现,即便是在病痛中,诗人的心灵依旧向往着美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珍重新诗劳见赠,沉疴初起见枚生。”诗人感谢友人的新诗赠予,同时提到自己病情初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时的坚韧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临济正宗,有杨歧会。化四十年,丛林精彩。
唯端精神,辩博无碍。克肖其家,沩仰犹在。
后出舒勤,骨面气槩。始自太平,遂游智海。
如法中龙,游戏三昧。玙也其后,斫额前辈。
要识当年栗棘蓬,白藕火中香不改。
昼为情缘,夜为恶想。譬如血脉,流注不断。
笑喜怒骂,折旋俯仰。我观个中,无三界相。
山河大地,与意俱丧。十方分身,向此安葬。
耳中有尘,捕风缚响。舌头无骨,如拳展掌。
婴儿哆啝,语无背向。终必得物,人不敢诳。
是坚密身,独露万象。才落意地,即同侣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