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为情缘,夜为恶想。譬如血脉,流注不断。
笑喜怒骂,折旋俯仰。我观个中,无三界相。
山河大地,与意俱丧。十方分身,向此安葬。
耳中有尘,捕风缚响。舌头无骨,如拳展掌。
婴儿哆啝,语无背向。终必得物,人不敢诳。
是坚密身,独露万象。才落意地,即同侣伴。
昼为情缘,夜为恶想。譬如血脉,流注不断。
笑喜怒骂,折旋俯仰。我观个中,无三界相。
山河大地,与意俱丧。十方分身,向此安葬。
耳中有尘,捕风缚响。舌头无骨,如拳展掌。
婴儿哆啝,语无背向。终必得物,人不敢诳。
是坚密身,独露万象。才落意地,即同侣伴。
这首诗《日用》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类日常行为与内心世界的微妙关系。
首先,“昼为情缘,夜为恶想”,白天我们被情感所牵引,夜晚则可能陷入负面思绪。这反映了人类生活中的两面性,既有积极的情感驱动,也有消极的念头困扰。
接着,“譬如血脉,流注不断”,将情感和思绪比作血液在体内循环,形象地描绘了它们持续流动的状态,暗示着情感和思想的不可遏制性。
“笑喜怒骂,折旋俯仰”描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情和动作,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观个中,无三界相”意味着诗人观察到这些行为背后,实际上并无固定的自我或外界的界限,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领悟。
“山河大地,与意俱丧”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指出我们的意识可以超越物质世界,达到一种心灵的解放状态。
“十方分身,向此安葬”则表达了个体意识的无限性和普遍性,仿佛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彼此相连。
“耳中有尘,捕风缚响”提醒我们,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杂念如同尘埃和风声,容易束缚我们的感知和思考。
“舌头无骨,如拳展掌”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语言表达的自由与限制,舌头虽无实体,却能展现出各种形态,象征着话语的力量与局限。
“婴儿哆啝,语无背向”通过婴儿的纯真表达,强调了真诚与直接的重要性,即使是最简单的言语也能传达最真实的情感。
最后,“终必得物,人不敢诳”意味着最终人们会得到他们所追求的事物,而不敢欺骗自己或他人,体现了道德和诚实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人类行为、内心世界与宇宙真理之间的联系,引导读者反思自我,寻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谢守高斋结构新,一方风景万家情。
群贤讵减山阴会,远俗初闻正始声。
水槛片云长不去,讼庭纤草转应生。
阿连诗句偏多思,遥想池塘昼梦成。
我有神剑异人与,暗中往往精灵语。
识者知从东海来,来时一夜因风雨。
长河临晓北斗残,秋水露背青螭寒。
昨夜大梁城下宿,不借?跌光颜看。
刃边飒飒尘沙缺,瘢痕半是蛟龙血。
雷焕张华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说。
我有爱弟都九江,一条直气今无双。
青光好去莫惆怅,必斩长鲸须少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