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佛印玙禅师赞》
《佛印玙禅师赞》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临济正宗,有杨歧会。化四十年,丛林精彩。

唯端精神,辩博无碍。克肖其家,沩仰犹在。

后出舒勤,骨面气槩。始自太平,遂游智海。

如法中龙,游戏三昧。玙也其后,斫额前辈。

要识当年栗棘蓬,白藕火中香不改。

(0)
鉴赏

这首诗《佛印玙禅师赞》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是对佛印玙禅师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师的精神风貌与修行境界。

“临济正宗,有杨歧会”,开篇即点明了禅师所属的宗派,临济宗与杨歧派,暗示了其深厚的禅学根基。“化四十年,丛林精彩”,赞扬了禅师在禅林中度过的四十年岁月,使得整个禅林都充满了生机与光彩。“唯端精神,辩博无碍”,强调了禅师的正直精神与广博的智慧,无论辩论还是讲解,都能流畅自如。“克肖其家,沩仰犹在”,表明禅师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还与沩仰宗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其深厚的宗派渊源。“后出舒勤,骨面气槩”,描述了禅师后来的弟子舒勤,其骨子里透露出的气概与禅师相似。“始自太平,遂游智海”,说明禅师从太平时期开始,便在智慧的海洋中遨游,不断探索与领悟。“如法中龙,游戏三昧”,将禅师比作法中的龙,在三昧(禅定)中自由自在地游戏,形象地描绘了其高超的禅修境界。“玙也其后,斫额前辈”,提到玙禅师是后来的继承者,同时又以“斫额”这一动作,象征其前辈的地位与影响力。“要识当年栗棘蓬,白藕火中香不改”,最后以“栗棘蓬”与“白藕火中香不改”的比喻,表达了对禅师当年修行经历的深刻记忆与对其精神品质的永恒赞美,即使在艰难困苦中,其内心的纯净与智慧之光依然不变。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一生的回顾与赞美,不仅展现了禅师的个人魅力与成就,也传递了佛教中关于修行、智慧与精神追求的重要理念。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二首·其八

琵琶心事曲中论,曾笑明妃负汉恩。

明日天山山下路,不须回首望都门。

(0)

杂著三首·其三

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冢卧麒麟。

山间曾见渔樵说,辛苦凌烟阁上人。

(0)

登封至日

登封一室青山下,长至千官玉陛前。

赤脚欲凌神盖雪,朱衣曾惹御炉烟。

惭无衮职丝毫补,愿祝皇图亿万年。

静坐寒窗看羲画,经筵或者问韦编。

(0)

金陵故宫

先朝遗殿闭尘埃,零落空劳过客哀。

五夜铜壶乾罢滴,六宫金锁涩难开。

翠华去后全无影,罗绮焚馀尚有灰。

弓剑尽埋烟雨冷,椒房一半上苍苔。

(0)

步出夏门行四首·其四龟虽寿

神龟支床,生理中绝。不如刳肠,逝而见筴。

干霄之材,谥曰柽榉。风雨飘飖,狐鸟托处。

纵生而雄,厥名丈夫。安能百年,与饮食俱。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

九日夜过刘以正别士奇

重阳愁独酌,深夜喜相过。

万里惟秦客,三杯亦楚歌。

霜笳沉海月,风雁起滹河。

醉别黄花去,能忘白玉珂。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