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一曲亭犹在,风物千年长不改。
贺公去后赵公来,山水无情若相待。
当时季真得赐归,黄冠未必全忘机。
争似今朝玉堂老,还乡仍著宫锦衣。
鉴湖水阔吞平野,酒船直到亭阶下。
荷华晓日照尊罍,杨柳春风拂檐瓦。
寄言逸兴沧洲客,天与斯亭共行乐。
醉倚阑干撼不醒,梦中细听钧天乐。
鉴湖一曲亭犹在,风物千年长不改。
贺公去后赵公来,山水无情若相待。
当时季真得赐归,黄冠未必全忘机。
争似今朝玉堂老,还乡仍著宫锦衣。
鉴湖水阔吞平野,酒船直到亭阶下。
荷华晓日照尊罍,杨柳春风拂檐瓦。
寄言逸兴沧洲客,天与斯亭共行乐。
醉倚阑干撼不醒,梦中细听钧天乐。
这首明代诗人释宗泐的《赋一曲亭送赵本初待制致仕归越》描绘了对友人归隐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
首句“鉴湖一曲亭犹在”,点明地点,以鉴湖为背景,引出一曲亭这一特定场景,暗示着历史的延续和变迁。接着,“风物千年长不改”一句,赞美了自然环境的永恒不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恒久不变的期待。
“贺公去后赵公来,山水无情若相待”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更替,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永恒欣赏,山水似乎无言地迎接每一位访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当时季真得赐归,黄冠未必全忘机”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归隐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暗示了归隐并非彻底远离尘世,内心的情感与追求依然存在。
“争似今朝玉堂老,还乡仍著宫锦衣”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同时也体现了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反思。
“鉴湖水阔吞平野,酒船直到亭阶下”两句,描绘了鉴湖的壮丽景色,以及友人在归途中畅饮的情景,展现了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荷华晓日照尊罍,杨柳春风拂檐瓦”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归隐生活的美好,通过清晨的阳光、荷叶、杨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寄言逸兴沧洲客,天与斯亭共行乐”两句,是对友人的直接寄语,鼓励他们享受自然之美,与天地同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祝福。
最后,“醉倚阑干撼不醒,梦中细听钧天乐”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友人在归隐生活中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的状态,仿佛进入了仙境,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人物的引用以及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风落梧桐,雨残蕉叶,替人写尽离愁。
十栽论交,西风吹送行舟。
绿窗生小同心伴,问何因、去也难留。
算从今、忆远无言,倚遍楼头。
阳关岂料频频唱,记三春花底,曾送人游。
折柳河梁,者番细语绸缪。
长安何处关山隔,梦长安、路远无由。
转沉吟、明岁相逢,一日三秋。
如此丰姿,超出红尘,春光正阑。
胜牡丹亭北,独矜富贵,梅花岭上,惟占孤寒。
满吐甜香,暗翻浓态,何忍轻离赠亦难。
疏帘放、午风宜避,莫使摧残。徐煦没骨同看。
更一种、盈盈似露盘。
羡丰台玉质,雨馀争买,广陵金带,酒后传观。
谢赋当阶,柳吟临牖,收拾幽香袭笔端。
情深盛、待群芳零落,与我盘桓。
片纸传来,怆绝惊魂,沉疴弗疗。
计春江握别,才逾半载,暮云企望,竟诀千秋。
忆女情遥,训儿念切,凡事萦怀只独忧。
匆匆渺、何年华表,化鹤来游。余生花甲同周。
更交接、兰言意最投。
记曩时共绣,拈针画阁,深宵分韵,刻烛重楼。
棠棣花残,埙篪雨散,卅载人琴痛未休。
今相聚、想一家骨肉,地下无愁。
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
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
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
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
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
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
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
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