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
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
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
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
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
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
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
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
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
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
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
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
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
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
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
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
这首《庆清朝慢·除夕听爆竹声》描绘了除夕之夜的独特景象与情感体验。开篇“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以蛇年为背景,凤城灯火辉煌,东风带来春的信息,营造出辞旧迎新的氛围。接着,“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描述了音乐与灯火交织的场景,仿佛在迎接与送别中展现岁月的流转。
“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一句,通过听闻四邻的欢声笑语和光亮,表达了人们对于新年的期待与兴奋。而“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则以蝴蝶的衣裳破碎比喻瞬间的惊喜,如同雪花般突如其来,增加了节日的神秘感。
接下来,“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描绘了时间的流逝,除夕夜即将过去,人们开始关注时间的流转,感受到夜晚的深沉。紧接着,“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通过铜街上的鼓声,形象地描绘了新年钟声的临近,仿佛雷鸣一般震撼人心。
最后,“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则回忆了宴席后的欢乐,以及腊花带来的喜气,琼英点缀其间,增添了节日的温馨与美好。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除夕之夜的热闹与喜悦,以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晚云归,小楼又作阴凉。
霎儿间,恨桐招雨,西风叶叶商量。
醒时心、又还南浦,愁边句、多在夕阳。
菱碗笼青,莲瓶拖艳,旋倾花水咽茶香。
怨蛩有、许多言语,说动软心肠。
夜沈沈,几条凉月,界破晴窗。
共绣帘吹絮未久,却孤剑水云乡。
自家书、未能成字,邻家笛、且莫吹商。
好梦偏悭,闲情未了,隔墙又唱秋娘。
帕绡衣、旧时香折,戏封做书囊。
鸳鸯字,见时千万,绣一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