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问春光,飞上瑶台矣。
密密疏疏几许情,写出吟毫底。
认取墨痕香,瘦影临清沚。
不是江妃是玉妃,独占群芳里。
何处问春光,飞上瑶台矣。
密密疏疏几许情,写出吟毫底。
认取墨痕香,瘦影临清沚。
不是江妃是玉妃,独占群芳里。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之美,将梅花与江妃、玉妃相提并论,赋予其独特的气质和地位。"何处问春光,飞上瑶台矣",开篇即以设问引出主题,仿佛在探寻春光之所在,而梅花则如同春光一般,悄然绽放于瑶台之上。"密密疏疏几许情,写出吟毫底",通过梅花的疏密分布,诗人表达了情感的深浅,仿佛每一笔墨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细腻入微。
"认取墨痕香,瘦影临清沚",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香气与形态,墨痕不仅指画中的痕迹,也暗喻了梅花的香气,而"瘦影临清沚"则形象地展现了梅花在清澈水边的倒影,既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也体现了其独立不群的风骨。
最后两句"不是江妃是玉妃,独占群芳里",将梅花比作玉妃,强调其独特与尊贵,与众多花卉中脱颖而出,展现出梅花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以及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南宫官舍苦萧条,常忆群居接俊寮。
古屋醉吟灯艳艳,画廊愁听雨萧萧。
残春共约无虚掷,一岁那知忽复销。
顾我心情又非昨,祗思相伴老渔樵。
醉凝眸。正楚天秋晚,远岸云收。
草绿莲红,□映小汀洲。
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
望去帆、一派湖光,棹声咿哑橹声柔。
愁窥汴堤细柳,曾舞送莺时,锦缆龙舟。
拥倾国纤腰皓齿,笑倚楼。
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宫秋。
正浪吟、不觉回桡,水花风叶两悠悠。
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
谁料得、狂风作祟,浮云为孽。
孤负阑干凝望眼,不教宝鉴悬银阙。
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
阴与霁,圆并缺,难指准,休分别。
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
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
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