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闻抱珠二妹将北上,赋诗赠之,意犹未尽,复填此解》
《高阳台.闻抱珠二妹将北上,赋诗赠之,意犹未尽,复填此解》全文
清 / 俞庆曾   形式: 词  词牌: 高阳台

风落梧桐,雨残蕉叶,替人写尽离愁。

十栽论交,西风吹送行舟。

绿窗生小同心伴,问何因、去也难留。

算从今、忆远无言,倚遍楼头。

阳关岂料频频唱,记三春花底,曾送人游。

折柳河梁,者番细语绸缪。

长安何处关山隔,梦长安、路远无由。

转沉吟、明岁相逢,一日三秋。

(0)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充满了哀愁与不舍。词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风落梧桐、雨残蕉叶,巧妙地比喻了离愁别绪,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十栽论交"表达了深厚的友情,而"西风吹送行舟"则暗示了友人的离去,情感深沉。

"绿窗生小同心伴"一句,以绿窗和小伴象征着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问何因、去也难留"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解和不舍。"算从今、忆远无言,倚遍楼头"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通过倚楼远眺的动作,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下片中,“阳关岂料频频唱”引用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担忧。“记三春花底,曾送人游”回忆了往昔的美好时光,增加了离别的伤感。

“折柳河梁,者番细语绸缪”中的“折柳”是古代送别时的传统习俗,意味着离别与希望重逢;“者番细语绸缪”则描绘了临别前的深情对话,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忧虑。

最后,“长安何处关山隔,梦长安、路远无由”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即使在梦中也无法跨越现实的距离。“转沉吟、明岁相逢,一日三秋”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对相聚的渴望,即使等待一年也如同度过了三个秋天那样漫长。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俞庆曾
朝代:清

俞庆曾,字吉初,号琴愔,德清人。上元光绪戊子举人宗舜年继室。有《绣墨轩遗稿》。
猜你喜欢

山居苦

地僻尘心远,台高纵目赊。

鹭明烟际渚,鸟篆雨馀沙。

橡栗骈秋实,鸡冠媚晚花。

断无车马客,来问野人家。

(0)

题浯溪·其一

明皇何以致颠危,林甫国忠成祸基。

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

(0)

戏题·其一

世事悠悠岂尽,人生汲汲多端。

陶令欲歌归去,贡公何事弹冠。

(0)

和人松江·其一

尘缨快濯四桥水,曳履却上三高堂。

欲按新图买渔具,短蓑箬笠混行藏。

(0)

比至武原省侍叔父二兄因成二诗·其一

并海风烟古,重来岁月侵。

竹林追胜具,棠棣接清阴。

酒圣连宵醉,诗魔镇日吟。

凤雏欣竞爽,家学岂籯金。

(0)

和寺丞叔赐对亲奉玉音叙及家世韵·其一

心存魏阙江湖远,归觐重瞳日月明。

遥忆五伦思一见,岂询宣室鬼神情。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