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落梧桐,雨残蕉叶,替人写尽离愁。
十栽论交,西风吹送行舟。
绿窗生小同心伴,问何因、去也难留。
算从今、忆远无言,倚遍楼头。
阳关岂料频频唱,记三春花底,曾送人游。
折柳河梁,者番细语绸缪。
长安何处关山隔,梦长安、路远无由。
转沉吟、明岁相逢,一日三秋。
风落梧桐,雨残蕉叶,替人写尽离愁。
十栽论交,西风吹送行舟。
绿窗生小同心伴,问何因、去也难留。
算从今、忆远无言,倚遍楼头。
阳关岂料频频唱,记三春花底,曾送人游。
折柳河梁,者番细语绸缪。
长安何处关山隔,梦长安、路远无由。
转沉吟、明岁相逢,一日三秋。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充满了哀愁与不舍。词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风落梧桐、雨残蕉叶,巧妙地比喻了离愁别绪,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十栽论交"表达了深厚的友情,而"西风吹送行舟"则暗示了友人的离去,情感深沉。
"绿窗生小同心伴"一句,以绿窗和小伴象征着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问何因、去也难留"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解和不舍。"算从今、忆远无言,倚遍楼头"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通过倚楼远眺的动作,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下片中,“阳关岂料频频唱”引用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担忧。“记三春花底,曾送人游”回忆了往昔的美好时光,增加了离别的伤感。
“折柳河梁,者番细语绸缪”中的“折柳”是古代送别时的传统习俗,意味着离别与希望重逢;“者番细语绸缪”则描绘了临别前的深情对话,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忧虑。
最后,“长安何处关山隔,梦长安、路远无由”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即使在梦中也无法跨越现实的距离。“转沉吟、明岁相逢,一日三秋”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对相聚的渴望,即使等待一年也如同度过了三个秋天那样漫长。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