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寺从来雪景宜,今朝如约画情披。
何须更问石栏径,海印发光按指时。
岩寺从来雪景宜,今朝如约画情披。
何须更问石栏径,海印发光按指时。
这首诗描绘了在雪景中探访镇海寺的情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寺院的独特风貌和内心的宁静感受。
首句“岩寺从来雪景宜”,开篇点明了雪景与岩寺之间的和谐关系,岩寺在雪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宜人,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次句“今朝如约画情披”,将眼前的景象比作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强调了雪后镇海寺的美丽如同精心构思的艺术作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
“何须更问石栏径”,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雪中路径的自信和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感知,暗示了不必再寻找或询问,因为眼前的景象本身就是答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最后一句“海印发光按指时”,以“海发”比喻雪后的大地,仿佛大海般广阔而明亮,而“按指”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手指轻轻触碰雪地的动作,既表现了动作的轻柔,也寓意着对这一刻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珍视。整句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雪中镇海寺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由衷喜爱,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柳密藏鸦,堂空语燕,大好夭桃天气。
蝶粉初消,二月东风破睡。
镜奁映、笔格珊瑚,砚匣伴、眉妆翡翠。
最怜他,腕底横斜,乌丝闲写丽情字。
珍珠指下乱撒,弹入明光一曲,声随流水。
儿女喁喁,点缀小窗幽致。
妒两行、银雁轻飞,堕万里、玉关清泪。
记夜深、金鸭烧残,迷离香雾里。
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
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
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徘徊。
徘徊。渺予怀。天一涯。水一涯。
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钗。
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
明岁君归重见我,应不似,别离时,旧形骸。
梧桐落了层层叶,碧云暗度秋老。
八尺龙须,半帘月影,乍凉多少。今年特早。
催满院、虫声又搅。井阑边、絮絮叨叨,也似向人恼。
鼓翼瓜棚上,饮露餐花,自能常饱。
丝笼慢贮,挂房栊、最宜深悄。
不为哀音,也容易、秋衾梦觉。
隔疏窗、拌共夜雨,听到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