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前出塞九首·其八》
《前出塞九首·其八》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0)
翻译
匈奴侵犯我们的营垒,百里之内风尘弥漫。
我方英勇挥剑出击,敌军瞬间崩溃四散。
俘获了他们的著名将领,将其捆绑带回辕门。
我隐藏在队伍中,一场胜利又怎能只论胜负?
鉴赏

这段诗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边疆的生活感受和对战争的思考。首句“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敌军侵袭,以及战乱带来的混沌景象。“单于”指的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名称,这里的使用增添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诗人通过“百里风尘昏”表现了战争所引发的大规模动荡与视线被遮蔽的情形。

接下来的“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表达了一种决战之志和对敌人的压迫。这里的“雄剑”象征着勇猛的士兵,而“四五动”则暗示了战争的紧迫与激烈。诗人通过“彼军为我奔”展示了自己军队的英勇以及敌军被迫撤退的情景。

第三句“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写的是战胜后的情形,其中“虏”指俘获,“名王”可能是敌方的重要将领或君主。诗人通过“系颈授辕门”表现了对胜利的庆祝和战俘被带回军营的场景。

最后两句“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则显示出诗人对于战争胜利后的谨慎态度。“潜身备行列”表明即便是在胜利之际,仍需保持警惕和准备再次出征的状态。而“一胜何足论”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在说,即使取得了一次胜利,也不足以引以为豪。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以及对战斗勇士与战后心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战争带来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杂咏十三首·其六

杨柳绿堪染,芙蓉红欲然。

冥怀与谁契,俯仰共熙然。

(0)

杂咏十三首·其二

碧树含秋色,飞泉急晚声。

不知谁领得,惟有野人情。

(0)

送廖少卿上京二首·其二

理寺名卿得俊僚,六年又促紫宸朝。

石城解缆江风细,淮浦扬舲海雾消。

入觐九天瞻日月,联班五夜听箫韶。

吾人久抱苍生念,清问深期答圣尧。

(0)

次寿邓郎中母韵二首·其二

秋霜劲节自年年,谁似清门邓母贤。

半世成家遭感怆,一生教子见超迁。

恩随紫诰来华屋,春满红螺泛绣筵。

青简上头书次第,香名留取古今全。

(0)

挽王庭遂处士

静中应自识先几,寄迹医门识者稀。

野质早时经水鉴,閒身终老制荷衣。

交游祇拟论心久,生死宁知与愿违。

潞水秋风梁苑月,定从白鹤往来飞。

(0)

沅州杂诗十二首·其二

驻节三年尚未归,黄梅庭院雨霏霏。

池荷柄短青钱小,露竹梢长粉箨稀。

大道久知千古在,远怀未信一生违。

新晴眼界何空阔,万里青霄羡鸟飞。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