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从何处叩玄扃,耳学纷纷莫浪听。
刬尽念头方近道,扫空注脚始明经。
见闻日富祇尘积,涉历年深似酒醒。
不必但疑禅背理,请君细读信心铭。
君从何处叩玄扃,耳学纷纷莫浪听。
刬尽念头方近道,扫空注脚始明经。
见闻日富祇尘积,涉历年深似酒醒。
不必但疑禅背理,请君细读信心铭。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名为《玄扃》。诗中探讨了深入理解与修行之道的深刻哲理。首句“君从何处叩玄扃”,以叩门之动作隐喻寻求真理或深入探索的过程,引人思考。接着,“耳学纷纷莫浪听”提醒读者在获取知识时要谨慎选择,避免盲目接受无根之论。
“刬尽念头方近道,扫空注脚始明经”两句,强调了去除杂念和深入理解经典的重要性,只有摒弃表面的解释和注释,才能真正领悟其深层含义。随后,“见闻日富祇尘积,涉历年深似酒醒”描绘了知识积累如同堆积的尘埃,而长时间的沉浸则仿佛酒醉后的清醒,暗示了知识的累积与理解的深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最后,“不必但疑禅背理,请君细读信心铭”鼓励读者不要仅仅怀疑禅宗与理性之间的关系,而是应该仔细阅读并理解信心铭文,意味着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应保持对信仰的坚定与对理性的尊重,两者相辅相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在追求真理和理解经典过程中,如何去除杂念、深入思考、积累知识,并最终达到内心的清明与智慧的提升。
一念落人境,世路分崩奔。
车轮战黄埃,荏苒还自昏。
安知摩尼珠,岂处浊水浑。
今我虽纠缠,犹有故我存。
云山时独往,一笑清心魂。
旧闻宝盖峰,气压群山尊。
拂衣事幽讨,烟杉转山根。
道人素所欢,踊跃欣候门。
清眸夹明镜,眈眈老彪蹲。
招邀语密室,欢颊生春温。
往往到极则,寂历双忘言。
从今尘境空,冰销了无痕。
但觉江汉流,浩荡旋其源。
至道默相喻,不许诸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