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宵雨太急,仙桂失清芬。
四野明秋水,孤城乱暮云。
阴晴何处定,悲乐此时分。
不见山河影,笙歌空自闻。
连宵雨太急,仙桂失清芬。
四野明秋水,孤城乱暮云。
阴晴何处定,悲乐此时分。
不见山河影,笙歌空自闻。
这首《中秋无月》描绘了明月未现的中秋之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秋水的清澈与孤城暮云的纷乱,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联“连宵雨太急,仙桂失清芬”以“连宵雨”开篇,暗示连续的雨水使得中秋佳节的月光未能如愿显现,仙桂(象征着美好与高洁)也因此失去了其特有的芳香,表达了对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望未能实现的遗憾。
颔联“四野明秋水,孤城乱暮云”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秋水因雨水而显得格外明亮,四野一片宁静;而孤城中则笼罩在乱云之中,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隐含了人间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阴晴何处定,悲乐此时分”则将视角转向内心的思考。面对未知的天气变化和人生的悲欢离合,诗人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在这样的时刻,是该感到悲伤还是快乐?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疑问,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尾联“不见山河影,笙歌空自闻”收束全诗,以“不见山河影”表达了一种空虚感,即使有笙歌相伴,也无法填补心中的失落与遗憾。这里的“山河影”既是实指,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理想状态,与前文的“仙桂失清芬”相呼应,强化了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中秋无月之夜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玉门关冷风低草,浪泊水西看飞鸟。
柴桑松菊坐来荒,杜曲桑麻随分有。
封侯作梦嗟晚岁,吟诗无功成白首。
蓦波一叶故都怀,短世閒身发方黝。
未省匡山几卷书,能胜平乐千金酒。
白云舍下绮疏新,行止随时总悦亲。
君家所有吾犹赠,已负东洋北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