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教游子不关心,白发高堂日已深。
忧对宜男虽可忘,情同乌鸟若为禁。
诗书养志勤三省,甘旨承颜抵万金。
执答春晖怜寸草,孟郊诗句不堪吟。
可教游子不关心,白发高堂日已深。
忧对宜男虽可忘,情同乌鸟若为禁。
诗书养志勤三省,甘旨承颜抵万金。
执答春晖怜寸草,孟郊诗句不堪吟。
这首诗以游子不关心家中白发高堂的场景开篇,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自责。诗人提到即使面对宜男草(一种象征儿子的植物)也无法完全忘却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这种亲情如同乌鸦反哺般难以抑制。他强调通过读书修身养性,勤奋反省,以孝顺之心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视此为无价之宝。最后,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像孟郊诗中所写的那样,以寸草心报答春晖般的父爱,表达出对亲情的深深感慨和无力感。整体上,这是一首深情而内敛的孝道诗,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何用封侯曲似钩,且将肤寸等岑楼。
佳时未用倾河鼓,爽气先期胜蓐收。
月影正迷千古恨,雨声还助五更愁。
王孙赏咏元无敌,又见诗中第一流。
风波末路方奔屯,屹然不动谁如尊。
岂知胸中皦十日,顾盼不接无重昏。
东观海市俯弱水,南登赤壁凌江村。
斯文未丧天岂远,出没狐鼠徒千门。
纶巾羽扇晚自得,已闻漠北几亡魂。
由来好趣入造化,地灵特出云涛根。
生平到处苦再历,隐隐似有屐齿痕。
玻璃镜里万象发,金粟堂中千偈论。
会须白玉漱寒水,更借落月倾金盆。
咄嗟菱溪成底物,混沌空夸窍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