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葛仙坛·其三》
《葛仙坛·其三》全文
宋 / 刘泾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空山万幽木,弹以终日风。

无弦自秋曲,奏满天地中。

爱之以心灵,听之以耳聪。

道人抱琴来,此意不可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山、木、风、琴声,构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空山万幽木,弹以终日风。” 开篇即以“空山”为背景,万木幽深,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之中。接着,“弹以终日风”,风似乎成了演奏者,它在山间自由地游走,吹拂过每一棵树梢,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悠长的乐章。

“无弦自秋曲,奏满天地中。”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没有实际的乐器和弦线,却能自成一曲,这曲子充满了秋天的韵味,不仅在山林间回荡,更弥漫在整个天地之间。这里运用了“无弦”与“秋曲”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以及这种美超越了物质的形式,直达心灵深处。

“爱之以心灵,听之以耳聪。” 诗人表达了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他不仅用耳朵去聆听,更用心去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入骨髓的,是心灵的共鸣。

“道人抱琴来,此意不可通。” 最后一句引入了一个“道人”,他带着琴来到这空山之中,似乎想要与这自然之美相融合,但这种融合并非言语所能表达,而是超乎寻常的、难以言喻的境界。这里的“此意不可通”,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层次的连接与理解,可能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主题。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情感深沉而内敛,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作者介绍
刘泾

刘泾
朝代:宋

刘泾(1043?~1100?)字巨济,号前溪,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为太学博士。元符末,官至职方郎中。米芾、苏轼之书画友。苏轼答刘泾诗云:“细书千纸杂真行。”鲜于伯机藏杂帖一册,内有刘泾墨帖一纸。善作林石槎竹,笔墨狂逸,体制拔俗。亦工墨竹,以圆笔作叶,成都太智院法堂有松竹画壁各一堵。卒年五十八。《宋史本传、画继、东坡集、云烟过眼录、图绘宝鉴》
猜你喜欢

度秦峪岭至商州与王刺史

梯云数千级,忽登秦峪顶。

群壑马蹄下,商颜尚延劲。

风过虎气腥,山荒草木警。

民脂竭土祠,落日丹青冷。

射矢黄沙冈,鸣钲药子岭。

百里多陶烟,十人九垂瘿。

下鞍问疾苦,农樵意自聘。

刺史政不苛,安居乐乡井。

夜黑月未上,灯火散林影。

(0)

山居月夜

苍翠落虚牖,坐对龙山峰。

忽看峰际月,已挂溪头松。

月高淡星汉,倒影溪流中。

境静尘俗屏,人闲眺所空。

泯心欲忘我,如游上皇风。

此时何所有,云外闻疏钟。

(0)

忆旧游

偶随骐骥过幽州,䠥?尘中赋倦游。

不惯扫门称上客,只堪长揖谢通侯。

一年羁旅生离恨,千里风烟上敝裘。

幸有故山茅屋在,萧然长啸海天秋。

(0)

孙供奉

欃枪凭魏阙,魑魅紊乾纲。

举世皆披靡,孙君独感伤。

昔曾蒙绛服,今肯戴银珰。

殿上人为兽,床前弱敌强。

奋身惊逆贼,断首谢先皇。

有腼苏循辈,居然鹓鹭行。

(0)

广宁望医巫闾山雪吊汉管处士

巫闾山上雪漫漫,何处峰头著幼安。

木榻跪穿心久定,黄金锄去眼谁看?

沧江水涸蛟龙徙,大漠风高鸑鷟寒。

我亦子陵台畔客,绿蓑青笠一渔竿。

(0)

和振西赠王将军紫厓三首·其三

著书不复为穷愁,独乐园林散百忧。

人乍抛残尘海梦,天教管领太湖秋。

槎形东第奇章石,钓具南江鲁望舟。

从此终身巢许稳,风光真拟洛滨游。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