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郭檐楹古道场,山形连接楚人黄。
千寻宝刹留幡影,万里沧波对练光。
问膳香兰无复日,沾襟青血自成行。
才收英器还遵路,三昧高僧笑我忙。
负郭檐楹古道场,山形连接楚人黄。
千寻宝刹留幡影,万里沧波对练光。
问膳香兰无复日,沾襟青血自成行。
才收英器还遵路,三昧高僧笑我忙。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坐落在城郊,山峦相连,仿佛与楚地和黄州相接。千尺高的宝塔留下幡影,与万里的江水相对,光芒闪烁。诗人询问是否还有昔日供养香兰的日子,泪水沾湿衣襟,青色的血液流淌成行。他感叹自己才刚收起珍藏的器物,便又匆忙上路,面对高僧的三昧之境,他感到自己的急躁显得有些可笑。
此诗通过描绘寺庙的庄严与自然的壮丽,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忙碌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外界喧嚣对比的洞察。整体风格深沉而富有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与宇宙关系的深入探索。
苍姬尚文治,叔世生宣尼。
立教以垂宪,天纵圣哲资。
师襄何许人,冠裳肃威仪。
援琴得高趣,挥手调朱丝。
悠悠太古音,不藉言与词。
松阴白日永,萧瑟生凉飔。
一弹万虑息,再弹心旷怡。
乐与二三子,听之忘神疲。
世远不可作,此音知者稀。
抚图三叹息,长吟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