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道眼许谁分,禅伯中间我与君。
秋在满庭黄菊子,不知都可是梨云。
人间道眼许谁分,禅伯中间我与君。
秋在满庭黄菊子,不知都可是梨云。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庭院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人间道眼许谁分”,以“道眼”比喻洞察世间真理的慧眼,暗示诗人认为在芸芸众生中,能理解并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并不多。接着,“禅伯中间我与君”一句,将诗人自己和友人置于“禅伯”的位置,即高僧或智者,强调了他们对于自然之美的共同理解和欣赏。
“秋在满庭黄菊子”,描绘了秋天庭院中黄菊盛开的景象,菊花在秋季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最后一句“不知都可是梨云”,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思考。这里的“梨云”可能是指梨花的云雾般的美丽景象,或者是某种难以言喻的、超脱现实的美好意象。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既是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无限遐想,暗示了自然之美超越了语言和描述的界限,令人难以完全捕捉和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庭院中黄菊的描绘,以及对“梨云”这一意象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存在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石林古村郁深窈,几处楼居插晴昊。
主人喜我携客来,隔屋频呼酒家保。
老来厌受樊笼束,十日山行恣幽讨。
世间万事良可知,一杯且此开怀抱。
座中高士毛云庄,满腹诗才斗葩藻。
自从偕我林壑游,得句几回惊绝倒。
况逢地主亦善诗,时出新篇慰枯槁。
安得思如刘沈辈,席上同吟醉歌好。
窗萦月练爱宵迟,楼度日车嫌曙早。
众宾固尽新知乐,贱子独怀心慅慅。
有家远在越水东,数口漂流千里道。
身心已同风撼木,寿命何殊露垂草。
柴桑未返彭泽翁,同谷空悲杜陵老。
好?涧水添酒杯,尽把閒愁醉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