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梨云·其二》
《梨云·其二》全文
明 / 庄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人间道眼许谁分,禅伯中间我与君。

秋在满庭黄菊子,不知都可是梨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庭院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人间道眼许谁分”,以“道眼”比喻洞察世间真理的慧眼,暗示诗人认为在芸芸众生中,能理解并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并不多。接着,“禅伯中间我与君”一句,将诗人自己和友人置于“禅伯”的位置,即高僧或智者,强调了他们对于自然之美的共同理解和欣赏。

“秋在满庭黄菊子”,描绘了秋天庭院中黄菊盛开的景象,菊花在秋季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最后一句“不知都可是梨云”,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思考。这里的“梨云”可能是指梨花的云雾般的美丽景象,或者是某种难以言喻的、超脱现实的美好意象。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既是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无限遐想,暗示了自然之美超越了语言和描述的界限,令人难以完全捕捉和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庭院中黄菊的描绘,以及对“梨云”这一意象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存在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庄昶

庄昶
朝代:明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猜你喜欢

江南曲

庭院深沉日正长,绿窗红几绣鸳鸯。

落花风起停针看,蝴蝶双双过粉墙。

(0)

骆郑二君子见访赋绝句二首·其二

两袖龙钟双泪垂,故园几度入愁眉。

相过莫说未归事,一段伤情只自知。

(0)

游山至叶仲容家饮散因为醉歌

石林古村郁深窈,几处楼居插晴昊。

主人喜我携客来,隔屋频呼酒家保。

老来厌受樊笼束,十日山行恣幽讨。

世间万事良可知,一杯且此开怀抱。

座中高士毛云庄,满腹诗才斗葩藻。

自从偕我林壑游,得句几回惊绝倒。

况逢地主亦善诗,时出新篇慰枯槁。

安得思如刘沈辈,席上同吟醉歌好。

窗萦月练爱宵迟,楼度日车嫌曙早。

众宾固尽新知乐,贱子独怀心慅慅。

有家远在越水东,数口漂流千里道。

身心已同风撼木,寿命何殊露垂草。

柴桑未返彭泽翁,同谷空悲杜陵老。

好?涧水添酒杯,尽把閒愁醉中扫。

(0)

九日登玉霄峰五首·其二

岭头回首是官塘,野树青红天雨霜。

清气著人吟不尽,玉霄峰顶过重阳。

(0)

留别友竹轩

紫凝山前野水长,阿咸深住五云乡。

八年不见头全白,九日虽过菊未黄。

屋外松篁寒作伴,堂前孙子肃成行。

从今相就须宜数,不见西山易夕阳。

(0)

四时宫词四首·其四

宫树堕晴雪,凝寒入毳裘。

邻娃取冰箸,道是玉搔头。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