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金经秘五千,瑶函一谢棣华传。
言从关令初成帙,道自河公久弃筌。
诵后香烟移座右,望中灵气霭檐前。
亦知无欲能观妙,舌强何曾解悟玄。
柱下金经秘五千,瑶函一谢棣华传。
言从关令初成帙,道自河公久弃筌。
诵后香烟移座右,望中灵气霭檐前。
亦知无欲能观妙,舌强何曾解悟玄。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名为《从子约弟借河上公道德经注披味》。诗中以“柱下金经”开篇,巧妙地将《道德经》与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逍遥游》相联系,隐喻了对道家思想的深入探讨和领悟。接下来的诗句“瑶函一谢棣华传”,则表达了对传统经典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
“言从关令初成帙,道自河公久弃筌”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对《道德经》的理解与解读,暗示了作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道家哲学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而“诵后香烟移座右,望中灵气霭檐前”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祥和的读书氛围,仿佛读者与道家思想产生了共鸣,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最后,“亦知无欲能观妙,舌强何曾解悟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理、超越言语限制的深刻感悟。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无欲,而非外在的言语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道德经》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传达了对道家哲学的崇敬之情。
绿杨城郭,问风吹雨打,康山何处。
七子才名高海岳,援手庆阳论锢。
拚弃人閒,醉眠花底,供养多丰嫭。
也应黄榜,库储三百腰鼓。
莫道天上飘零,京华冠盖,省识朝来露。
七十长安头白妓,犹按康王词谱。
试与凭栏,周旋嵇阮,谁是黄垆伍。
石台尊酒,杯杯浇武功土。
苦心旋干。尚狐疑未定,已埋重搰。
趁漏静、纤指推敲,乍移换羽宫,一行鳞列。
转绿回黄,认来往、双双蛩蟨。
任先偏后伍,鸾凤换巢,鸟鼠同穴。灯前破颜一笑。
笑灵机顿转。前后都活。
宛画成、八卦先天,看错综阴阳,奇偶重叠。
斗角勾心,也算擅、红闺奇点。
恁前人、翠髯撚断,十棋便辍。
全吴馆内,破楚门边,十年事、记冶游作使,与卿并倚吴阊。
清狂帘前壁月,桥头画縠,钿辕畔、游閒公子,红烛银筝,醉玉温香。
平康。况曾经邂逅,枇杷巷口扫眉娘。
想那日妖娆,唤马药栏,微雨碧城凉。难忘。
无端一别,腰身瘦尽东阳。
奈晓风残月,梦回酒醒,往事微茫。堂堂。
问江东士女,涂辙谁令我辈妨。
料章华才子,也应点、两鬓吴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