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沧江胜,归来伴鹤龟。
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
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
诸生毋拭袂,公训有馀师。
自得沧江胜,归来伴鹤龟。
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
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
诸生毋拭袂,公训有馀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年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自得沧江胜,归来伴鹤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沧江之胜可能是指某一次游历中的美好体验,“伴鹤龟”则象征着宁静、长寿的生活。
“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显示了诗人在晚年对道家哲学的倾心,以及他闲暇时光里喜欢讨论诗歌,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常有的雅兴。这里的“易”可能指的是《易经》,代表着对生命智慧和宇宙规律的探究。
“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一句颇为深奥,其中“更生佛”可能是指对生命轮回或永恒之道的追求,而“非关二竖医”则表明诗人认为这些问题不是靠普通的医学知识可以解答的,“二竖医”通常指的是古代医疗中的两种方法,即用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这里似乎在强调对生命深层次追求不能仅凭世俗智慧。
最后两句“诸生毋拭袂,公训有馀师”则是在劝导后学不要轻易质疑前人留下的知识和智慧,而应当虚心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这里的“毋拭袂”意味着不应该随意抹去或忽视,“公训有馀师”则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哲学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于生命意义与价值追求的思考。
去年六月天不雨,农家到处忧禾黍。
县公一念格天心,三尺甘霖苏下土。
今年不雨夏徂秋,县公恻怛农心忧。
西潭朝乞白龙水,东井暮檄乌龙湫。
四山云兴龙出穴,一夜滂沱洗炎热。
县公有禄民有租,喜雨亭成碑可揭。
使天雨玉复雨珠,饥不可食寒不襦。
我今歌咏丰年屡,大书特书不一书。
任公子,钓鳌龙伯宫。烂烂五色云,飞出槫桑东。
海若天吴失颜色,河东美人织不得。
并刀剪断紫霞绡,八茧吴蚕空自白。
仙人王子晋,骑鹤来人间。
手卷锦鲸去,东入蓬莱山。
相逢会稽楮,共听西窗雨。
满床蝴蝶花片飞,梦中笑杀秦川女。
何人视草白玉堂,青绫夜对官烛光。
岂如蓬莱山人醉眠日丈五,独拥八天溪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