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天不雨,农家到处忧禾黍。
县公一念格天心,三尺甘霖苏下土。
今年不雨夏徂秋,县公恻怛农心忧。
西潭朝乞白龙水,东井暮檄乌龙湫。
四山云兴龙出穴,一夜滂沱洗炎热。
县公有禄民有租,喜雨亭成碑可揭。
使天雨玉复雨珠,饥不可食寒不襦。
我今歌咏丰年屡,大书特书不一书。
去年六月天不雨,农家到处忧禾黍。
县公一念格天心,三尺甘霖苏下土。
今年不雨夏徂秋,县公恻怛农心忧。
西潭朝乞白龙水,东井暮檄乌龙湫。
四山云兴龙出穴,一夜滂沱洗炎热。
县公有禄民有租,喜雨亭成碑可揭。
使天雨玉复雨珠,饥不可食寒不襦。
我今歌咏丰年屡,大书特书不一书。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官员为百姓祈求雨水的感人场景,展现了官民一体、共渡难关的情谊。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员与农民在面对干旱时的共同忧虑和期盼,以及最终雨水降临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诗的开头描述了去年干旱时农民的担忧,接着提到县公(地方官员)的善行,通过他的祈祷和诚意,终于带来了甘霖,解救了农田。今年再次面临干旱,县公再次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通过各种方式祈求雨水,最终四山云起,龙出穴,带来了一场及时的暴雨,洗净了炎热,滋润了大地。
诗中特别提到了“喜雨亭”的建立,作为对县公祈雨成功的纪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县公为民着想、勤政爱民精神的赞扬。最后,诗人感慨于雨水的宝贵,不仅能够滋养万物,还能带来丰收,但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人间的温情与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在困难面前共同奋斗、相互支持的精神风貌。
矗矗南山塔,亭亭古邑标。
闲游赊积岁,共宿忆清宵。
尖出知天近,层分见木彫。
未须轮犊健,直欲便鹏摇。
风前旧揖青绮帔,老去今披古锦囊。
千古未忘图像拜,也知风骨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