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檐碧瓦临无地,吐月吞风六月寒。
帘捲烟光摇户牖,雨馀岳色堕阑干。
侍儿自炷真龙脑,座客同分小凤团。
谁谓太平本无象,规模堪入画图看。
虚檐碧瓦临无地,吐月吞风六月寒。
帘捲烟光摇户牖,雨馀岳色堕阑干。
侍儿自炷真龙脑,座客同分小凤团。
谁谓太平本无象,规模堪入画图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翠霭堂的独特魅力。首句“虚檐碧瓦临无地”,以“虚檐”和“碧瓦”勾勒出翠霭堂的外观,给人一种空灵而清新的感觉。“吐月吞风六月寒”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凉与静谧,仿佛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能感受到一丝凉意。接下来,“帘捲烟光摇户牖,雨馀岳色堕阑干”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烟雾缭绕、雨后山色映入眼帘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翠霭堂周围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
“侍儿自炷真龙脑,座客同分小凤团”两句,将场景转向室内,通过侍女焚香和宾客共享茶点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高雅的生活氛围。最后,“谁谓太平本无象,规模堪入画图看”两句,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翠霭堂作为一处理想居所,其设计与布局足以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供人欣赏与赞叹。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翠霭堂的外在美,更体现了其内在的精神与文化价值,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意的作品。
恐是愁来路。借缑山、白云一块,补联秋树。
六折山桥三面水,远却桃花几步。
稳著得、闲鸥无数。
烟火不留林外照,但苍霞、白石都堪煮。
归去也,岂无故。门前只有浮查渡。
问年来、山中甲子,未曾重数。
车马欲通芳草信,访遍终南旧主。
敢正被、猿惊鹤误。
不著胡麻流水远,更一竿、垂向无名处。
谁信道,有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