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八景为大学士胡公光太赋·其四石屋晴澜》
《山居八景为大学士胡公光太赋·其四石屋晴澜》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危石峨峨耸翠峦,??晴影飏层澜。

四时云气当窗近,五月滩声入座寒。

日照翠纹浮画舫,风含素练动渔竿。

却怀太液恩波阔,曾从銮舆倚槛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居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

首联“危石峨峨耸翠峦,??晴影飏层澜”,以“危石”、“翠峦”、“晴影”、“层澜”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高峻山石与碧绿山峦相映成趣的画面,晴空下的光影在水面层层荡漾,营造出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观。

颔联“四时云气当窗近,五月滩声入座寒”,进一步描绘了四季变换中,云雾缭绕窗前,五月江滩上的水声仿佛在座席间回响,既有季节更迭的动态美,也蕴含着一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韵律。

颈联“日照翠纹浮画舫,风含素练动渔竿”,将画面推向高潮。阳光照耀下,翠绿色的波纹在画舫上轻轻浮动,微风中,渔人的钓线似乎也在轻轻摆动,这一静一动的对比,不仅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宁静,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尾联“却怀太液恩波阔,曾从銮舆倚槛看”,以历史典故收尾,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曾经亲临其境的自豪感。太液池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湖泊,銮舆代表帝王出行的车驾,倚槛看则是站在栏杆旁观赏美景的动作。这一联既是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石、云气、水声、日光、风动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场景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独到理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别蒋世修

传道贤关客,寻山向会稽。

春风千里别,花路寸心迷。

天倚吴江阔,云随禹穴低。

兰亭得遗墨,为我好封题。

(0)

潘叔愚诗有归家更读万卷书之语义荣司谏为其未切于道也则作诗以警之而其序乃有终日谈禅之语郑子闻而笑之且书既不必读则禅亦何必谈乎复作一诗呈司谏公用前韵也

弟见兄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槁。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大是痴,口祗谈禅痴不少。

冥冥道妙不容声,口语文书俱未了。

虽然公岂不解此,慧力绝人先洞晓。

暂借北山葛藤话,诱引群生入深渺。

云堂斋散归时想,自把万缘俱一扫。

(0)

梅氏梅楼

山云楼头彻夜明,天风吹下读书声。

劝君莫把离骚读,见说梅花恨未平。

(0)

游李少师园十题·其八月桂

天寒桂子堕,花发向庭中。

月华十二满,常照此芳丛。

(0)

诗一首·其一

丈人古君子,清德肖冰玉。

仕宦三十载,一饱犹仰禄。

驱车向金阙,此行何太速。

家山岂不恋,陶令瓶无粟。

(0)

卜算子·其一

凉夜竹堂虚,小睡匆匆醒。

银漏无声月上阶,满地阑干影。

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

不惜骖鸾弄玉箫,露湿衣裳冷。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