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九眼大黑杀,幻影梵名纥剌麻。
头戴髑髅踏魔女,用人以祭惑中华。
北方九眼大黑杀,幻影梵名纥剌麻。
头戴髑髅踏魔女,用人以祭惑中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神秘而阴森的场景,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宗教隐喻。"北方九眼大黑杀"可能指的是一个象征力量或邪恶的神秘形象,"幻影梵名纥剌麻"则暗示了这个形象可能源自异域的宗教传说。"头戴髑髅踏魔女"进一步强化了恐怖氛围,骷髅头可能象征死亡与毁灭,而踏魔女则可能象征着对邪恶魔力的征服。
"用人以祭惑中华"揭示了这个神秘力量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和影响,以及人们用牺牲来试图平息或抵御它的行为。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奇特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中某种超自然力量或困境的深刻洞察和忧虑。张昱作为元末明初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融入历史变迁和个人感受,这首《辇下曲》也不例外,寓言性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些社会现象。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
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
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烟通杳蔼气,月透玲珑光。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