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五》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五》全文
明 / 王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汩没近儒文义教,一生机枉速飘风。

却行翻讶身居后,两听虚疑耳不聪。

神化何曾离日用,经纶元只在渊衷。

从今游衍高明地,始免徽缠与棘丛。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五)》。诗中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学问追求的深刻见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领悟。

首联“汩没近儒文义教,一生机枉速飘风”运用比喻手法,将追求学问的过程比作被近世儒家的文义教导所淹没,仿佛一生的努力都如同快速飘逝的风,徒劳无功。这里揭示了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挫折,以及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

颔联“却行翻讶身居后,两听虚疑耳不聪”则进一步阐述了在学问探索中的自我认知和怀疑。诗人通过“却行”、“身居后”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一种在学问道路上的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可能在前进的过程中有所迟滞或落后。同时,“两听虚疑耳不聪”则暗示了在听取他人意见时的疑惑和内心的不自信,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开放心态的重要性。

颈联“神化何曾离日用,经纶元只在渊衷”转而探讨了学问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诗人认为,真正的学问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需要在内心深处进行深思熟虑,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自如。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学问实践性的重视,以及对内在修养的强调。

尾联“从今游衍高明地,始免徽缠与棘丛”则是诗人对未来学习道路的展望。通过“游衍高明地”表达了对追求更高层次学问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摆脱束缚、克服困难的决心。“始免徽缠与棘丛”则意味着在未来的学术之旅中,诗人希望能够避开那些困扰和阻碍,实现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求学经历的反思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学问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智慧的独到见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和对自我成长的期许,对于当代读者来说,仍然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作者介绍
王慎中

王慎中
朝代:明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沁园春

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

算公田二顷,谁如元亮,吴牛十角,未比龟蒙。

面目堪憎,语言无味,五鬼行来此病同。

齑盐里,似扬雄寂寞,韩愈龙钟。何人炮凤烹龙。

且莫笑、先生饭甑空。

便看来朝镜,都无勋业,拈将诗笔,犹有神通。

花柳横陈,江山呈露,尽入经营惨澹中。

闲身在,看薄批明月,细切清风。

(0)

采薇图

西山有薇,美人不移。西山无薇,美人不归。

采薇采薇,山是人非。薇满西山,不生夷齐。

(0)

孤山闲居即事寄己师

年过不惑鬓成丝,偶到林间便卜居。

学道未忘山水癖,爱闲终与利名疏。

夜凉危阁来明月,风静平湖瀁碧虚。

回首权豪绝相识,野云孤鹤自相于。

(0)

送高文父上柏省坟

走骑引征鞍,鸣榔趁行舶。

下唐三百里,棹稳波如席。

霜晴天宇清,日暖带春色。

髻梳粲新妆,罗襦照澄碧。

怡怡兄弟情,亹亹仆驭力。

岂为诧游观,肝肠孝思激。

嵯峨上柏山,丞郎旧形魄。

松台夜漫漫,竹坞风索索。

声容弗云远,肃雍对巾帻。

追惟起家难,饱适敢笑剧。

于昭万古魂,伊嘏愿无斁。

嗟嗟天涯客,青灯延永夕。

君有霜露感,我念云水隔。

(0)

夏日山居好十首·其三

夏日山居好,还思童冠时。

汗流修举业,浴罢间题诗。

边事廷绅奏,朝除邸报驰。

槐花时节近,新说合新知。

(0)

咏芭蕉

虚明旱藕千丝透,清泠寒泉百脉来。

绿烛怕烧先自障,青笺欲寄倩谁裁。

正怜夜雨敲篷响,只恐秋风裂扇开。

月下徘徊清影动,却疑翠凤下瑶台。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