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槛平添一尺波,前溪坐见没残荷。
晚来雨过闻络纬,只有豆花棚上多。
水槛平添一尺波,前溪坐见没残荷。
晚来雨过闻络纬,只有豆花棚上多。
这首明代诗人姚旬的《秋夜》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夜晚的静谧与凄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水槛平添一尺波”,以“水槛”为视角,描述水面因季节变化而增高的波浪,暗示着秋季的来临。这里的“平添”二字,既是对水面变化的客观描述,也蕴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次句“前溪坐见没残荷”,进一步聚焦于水边的景象,通过“残荷”的消失,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肃杀与万物凋零的景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思考。
第三句“晚来雨过闻络纬”,将视线转向夜晚,通过雨后的宁静与远处传来的络纬虫鸣声,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络纬虫的鸣叫在古代常被视作秋夜特有的声音,此处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听觉元素,也强化了季节变换的意象。
最后一句“只有豆花棚上多”,以“豆花棚上多”作为收尾,巧妙地回应了前文的“残荷”,并以豆花的繁盛对比出荷叶的衰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交替。同时,这句话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力顽强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虽短暂却依然存在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倚我独柏,悠悠我思。柏植前墀,慈乌夜栖。
乌号伤悲,游子伤悲。独柏之植,于兹百龄。
风号冷冷,露泣零零。风露晨朝,游子则宁。
独柏之枝,淩霜撑天。春不敷华,冬不改坚。
雨春霜冬,茕茕百斯年。独柏之叶,则翠且老。
露雨泽之,亦泽润好。露雨伊何,九天是冒。
游子游子,瞻彼独柏。悠哉悠哉,亦极悽恻。
悽恻则那,永怀独柏之德。游子游子,瞻彼独柏。
命我子孙,灌我柏之植。命我子孙,勿剪我柏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