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白云乡,地与人境异。
金卮老翁泉,玉盘秋水芰。
谁欤肯下食,三仙入梦寐。
一笑谓我言,随处类投畀。
蟆颐霜雪山,危步踏森翠。
山间多君子,一饭岂易致。
诗书宽褐姿,曾何问名位。
家传元祐学,口语自妩媚。
颇识李夫子,一官若无意。
善恶政亦殊,天心各缘类。
大哉圣人经,春秋不书瑞。
但得好麦禾,风雨烦笔记。
屡书不一书,金玉文彩被。
物物胡为来,根荄异形气。
便欲献天子,明时乞宣示。
斯文傥有作,士子歌既醉。
我亦采民言,请付图牒吏。
三仙白云乡,地与人境异。
金卮老翁泉,玉盘秋水芰。
谁欤肯下食,三仙入梦寐。
一笑谓我言,随处类投畀。
蟆颐霜雪山,危步踏森翠。
山间多君子,一饭岂易致。
诗书宽褐姿,曾何问名位。
家传元祐学,口语自妩媚。
颇识李夫子,一官若无意。
善恶政亦殊,天心各缘类。
大哉圣人经,春秋不书瑞。
但得好麦禾,风雨烦笔记。
屡书不一书,金玉文彩被。
物物胡为来,根荄异形气。
便欲献天子,明时乞宣示。
斯文傥有作,士子歌既醉。
我亦采民言,请付图牒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次范宰韵》。诗中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看法。
开篇“三仙白云乡,地与人境异。”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这个世界与尘世截然不同,是三位神仙居住的地方。接下来,“金卮老翁泉,玉盘秋水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谁欤肯下食,三仙入梦寐。”则是说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即使是吃饭这样平凡的事,也变得与众不同,仿佛进入了神仙的梦境。紧接着,“一笑谓我言,随处类投畀。”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蟆颐霜雪山,危步踏森翠。”描绘了诗人在险峻的自然环境中行走的情景,这也体现出诗人对挑战和困难的接受态度。接下来的“山间多君子,一饭岂易致。”则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遇见许多高尚的人物,即使是简单的一餐饭,也不是轻易能得到的。
“诗书宽褐姿,曾何问名位。”诗人通过对自己修养和学识的描述,展示了一种超越功名利禄的态度。紧接着,“家传元祐学,口语自妩媚。”表明诗人的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都非常深厚。
“颇识李夫子,一官若无意。”这里的“李夫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贤臣或有道之士,而“一官若无意”则表达了对功名的淡然态度。接下来的“善恶政亦殊,天心各缘类。”则是说诗人对于世间的是非得失持有一种超然的看法,每个人的命运和选择都有其内在的因素。
“大哉圣人经,春秋不书瑞。”这里的“圣人经”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某些内容,而“春秋不书瑞”则表达了对历史记载中只重视灾异而忽略祥瑞的一种批评态度。
紧接着,“但得好麦禾,风雨烦笔记。”诗人通过对农业劳动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满足于简单生活的态度。接下来的“屡书不一书,金玉文彩被。”则是说尽管世间有许多书籍和知识,但真正珍贵的是那些如同金玉一般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
“物物胡为来,根荄异形气。”诗人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多样性和自然法则的敬畏之心。紧接着,“便欲献天子,明时乞宣示。”则是说诗人希望将自己的这种认识和态度献给君主,并请求得到赏识。
最后,“斯文傥有作,士子歌既醉。”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满足,同时也反映出一种醉心于艺术、超然世外的心境。紧接着,“我亦采民言,请付图牒吏。”则是说诗人还关注民间的声音,并希望能够将这些声音传达给掌权者。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超然态度,而且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修养、文学创作、以及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昨到云霞观,忽见仙尊士。
星冠月帔横,尽云居山水。
馀问神仙术,云道若为比。
谓言灵无上,妙药心神秘。
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
余乃返穷之,推寻勿道理。
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坠地。
饶你得仙人,恰似守尸鬼。
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
欲知仙丹术,身内元神是。
莫学黄巾公,握愚自守拟。
方舟不用楫,极目总无波。
长日容杯酒,深江净绮罗。
乱离还奏乐,飘泊且听歌。
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