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在秦州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使者的行迹,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征途的无限憧憬。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诗人听说有使者要返回故地,沿着那条从天而来的古道。这两句设定了诗人的情感基调,也引出了整个行旅的主题。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里借用了“牵牛”和“宛马”的意象,既描绘了使者的行程,又暗示了时光流逝。宛马,即宛城之马,以其骏健著称;而牵牛则可能是指牧童牵引的牛,只可惜“几许”未明,但从字面上理解,可解作一段不短的距离,或者是一种时间上的模糊感。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眼前是幽深的燕地,心中却是在思考何时能再次开辟这片疆土。这里的“幽燕”指的是历史上的一片广阔地域,而“郡国开”则可能包含了对未来统一和繁荣的期待。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诗人见证了许多壮志未酬的青年的征战生涯都已结束,而在黄昏时分,只剩下羌笛的哀鸣回响。这两句传达了一种时代的悲凉和无尽的离别之感。
整首诗通过使者的旅途,展现了对历史的回顾、对空间的穿越以及对时间的沉思。诗人以深邃的情怀和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时空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绿野泉流,青林白土,布谷催耕。
正赤帝司天,勾芒谢令,微风送暖,好雨新晴。
田鼓鼍鸣,社尊牛饮,朝趋南亩每家倾。
纵目里,鳞编原陌,绮散沟塍。本来懒拙无能。
但觉心、和与物都平。
况茇舍亲时,幽禽一啭,油幢张处,古木皆荣。
攘馌分尝,解衣行劳,谁辩是方伯农氓。
看仆?,浑忘呼唱,亦解人情。
早受天刑拘,遂耽人爵贵。
强学思干名,乐仕忘窃位。
结交托时豪,然诺重盟誓。
祇好朋友欢,拙为妻子计。
约游见星趍,赴急若飙至。
掉舌常屈人,扼腕独愤世。
出言讥王公,慕达不事事。
傲睨多脱略,嘲慢无严志。
辄希孔门狂,自比周士肆。
择术谬毫发,千里遂不啻。
反躬尽愆尤,考古何乖异。
多忤岂通方,易盈知小器。
不闻长者言,下流良足畏。